宋辽开战(2 / 2)

北宋这边对三军将士薄情寡恩不作封赏,辽国那边可没这么混账,耶律沙率军回师之后,作为辽军前线官职最高者,领着辽军在白马岭差点被郭进全歼,后来在高粱河要不是耶律休哥及时救援又要再一次被宋军打趴下,好在后来率领中军与宋军决战意志坚定,打赢了高粱河之战。辽景宗考虑再三,辽军最大领导耶律沙不奖不罚。耶律斜轸、耶律休哥、韩德让耶律学古等人都进行了重重赏赐,论功行赏之后,辽景宗又大宴众将士,跟一帮将领们喝了个痛快。

痛快之后,辽景宗决定给北宋点颜色瞧瞧,打从后周开始辽国就被中原王朝数次侵略,要是再算上后唐打输的那几次战争,辽国作为北方军事帝国颜面何存?当年九月,辽景宗趁北宋还没从高辽河惨败的经历中回过神来,发兵南征。

鉴于耶律沙低劣的军事水平,辽景宗果断的安排他这次当了监军,而南征主帅选择了燕王韩匡嗣。

要说辽国也真是神奇的国度,对于汉族人待遇真不算低,韩德让老爸韩匡嗣在高辽河之战中因在中央做官没能到前线参战,战后被封为燕王,汉族人在中原王朝能封异姓王的屈指可数,而在辽国就这么给韩匡嗣封了,而且直接跳过了郡王的级别,一封就是亲王。辽景宗对韩匡嗣此次出征寄予厚望,安排的配置也是顶级,耶律休哥率所部从征,韩匡嗣所率主力近十万大军,又命大同军节度使耶律善补从山西出征作为偏师牵制宋军。

辽军发兵速度很快,九月没出就攻入宋境,到达北宋满城(今河北满县),准备进一步攻取河北时却发现北宋居然早有防备。崔翰与孟元喆率兵驻守定州,崔彦进镇守雄州,刘廷翰与李汉琼镇守镇州,其中刘廷翰作为统帅总领河北各路宋军,以上这几位都是参与了平定北汉和高粱河之战的大将,对辽军并不陌生,托了赵光义瞎指挥的福被辽国在高粱河打的满地找牙,都憋着一口气要跟辽国好好算账,如今辽军来了反而如同久旱逢甘霖,终于等到你了!

辽军在满城,刘廷翰率领宋军主力集结到了满城附近的徐河(今河北徐水县),副将赵延进率斥候前去探查敌情,发现辽军声势浩大,军势强盛,便向刘廷翰建议到,辽军主力实力强悍,我们必须要把力量集中起来与辽军对决,这样才有希望取得胜利。

赵延进说的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军事理论,曾经讲过打仗就是要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可就是这么一个合理化建议却被刘廷翰拒绝了,他告诉赵延进,要依阵图列阵迎敌。

阵图,学名平戎万全阵,是伟大的民间军事家赵光义所创,自认为可以媲美孙子兵法的图文并茂的连环画,说实话第一眼看到这阵图的时候我是很震撼的,一张纸上密密麻麻的排布着各兵种的排布位置,下面的文字介绍一大堆,考虑到阵图已经被历史证明了就是个笑话我就不详细介绍阵图的排布方式了,只说一点,这个小小的阵图安排了约11万人的作战位置,方阵宽度超过20里,阵中各小阵之间距离超过一百步。

都知道辽军骑兵厉害,对付人家的骑兵用这种连绵20里,小阵之间距离超过一百步的阵型,那么等宋军阵型摆好之时就可以等着辽军的骑兵冲进来顺利的将宋军切割接着各阵歼灭了。

赵延进苦苦劝说刘廷翰没用,刘廷翰就坚持一点,不按皇上的安排来作战,皇上怪罪下来怎么办?

赵延进表示愿意一人承担所有后果,刘廷翰还是不愿变阵,战局凶危,眼看着宋军就要面临灭顶之灾,这时候另一名副将李继隆站了出来,告诉刘廷翰,皇上怪罪下来我李继隆愿意独自担当。

李继隆,李处耘之子。受到其父的恩荫早早入朝为官,参与了平定南唐和北汉的战争,高粱河惨败之时,所有军队都被打散了,只有李继隆所部完整的撤回国内,到了满城之战期间,李继隆已经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

除此之外,李继隆的亲妹妹还是赵光义的皇后。

从李继隆后来还多次违反赵光义命令而没有被处罚的情况来看,赵光义对李继隆还是比较袒护的,这期间的奥秘刘廷翰也懂,李继隆都站出来阻止了,他作为一军统帅何乐而不为,还要着阵图有何用?于是全军变阵,将原本零散的各阵重新整编成为两个集团军,派崔彦进领军潜伏在黑芦堤的长城附近,靠近辽军西北侧;安排李汉琼和崔翰从镇州和定州出兵挺进辽军西南侧;自率主力向辽军东侧进军,三路宋军共八万余人。

刘廷翰在决战之前先派了一员将领去辽军处诈降,韩匡嗣信以为真,没有及时向北宋腹地进攻,而是悠然的等着宋将领兵来降。耶律休哥提醒韩匡嗣,宋军整装有序不像轻易会投降的样子,我们最好严阵以待,切不可掉以轻心。韩匡嗣不以为然,没有安排周密的防守部署。

辽军全军就在满城等着宋军投降,左等右等,降兵没来,杀神来了。宋军从东北、西南和正东三个方向杀过来,辽军毫无防备,军营大乱,韩匡嗣慌忙之中点将出征,辽军中军众将无一人敢应战,大家一门心思只有逃命。

满城西面是太行山,南面是宋朝腹地,只有向北逃跑才能回到辽国。于是全体辽军集体向北溃败,宋军追出去上百里,从满城一直追到遂城(今徐水县遂城镇),辽军死伤无数,残兵一路逃回易州。

然而即使辽军败成这样,耶律休哥所部依然没有受到损失,完整的在韩匡嗣之后收拾残兵有序的退回辽境,耶律休哥手里依然是当初他带出来的三万五院军,八万宋军在歼灭了韩匡嗣主力后,没有敢直接与耶律休哥硬碰硬。

满城之战就这样结束了,辽景宗大怒,好不容易想给北宋点颜色瞧瞧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痛斥韩匡嗣五大罪状,当场就要砍了他,幸好皇后萧绰苦苦相劝,辽景宗饶了韩匡嗣一命,从燕王降为秦王,撵出了中央政府,打发到南京去做了留守。耶律休哥收拾残兵有功,避免了辽军全军覆没,辽景宗便不再让耶律休哥做惕隐,而是直接提拔为北院大王,负责对宋战争的一切事务。

韩匡嗣的处罚结果挺奇怪,领兵领成这样按说皇帝砍了他一点儿也不亏,结果皇后三言两语居然只是降了官职离开中央到地方上做官,甚至连王位都没有丢。

这其中的奥秘不在于韩匡嗣本身,而在于皇后萧绰,或者说在于他的儿子韩德让。

萧绰本是契丹拔里氏女子,因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认为契丹族乙室、拔里两姓一直跟随耶律家忠心耿耿,便以汉朝名臣萧何比作两姓,赐这两家姓萧。辽国除阿保机皇后述律平是回鹘人姓述律外,其他所有皇后都姓萧,而萧绰就是这其中最为杰出的一名皇后。

萧绰父亲萧思温是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共有三个女儿,萧绰是小女儿,萧思温在辽景宗即位过程中有拥立之功,辽景宗即位之后纳了萧绰作为贵妃,紧接着就册封萧绰为皇后。

萧绰小字燕燕,又叫萧燕燕,名字很萌,人却坚决果敢,一点儿都不萌。辽景宗保宁二年(公元970年)五月,父亲萧思温在跟随辽景宗打猎途中遇刺身亡。萧绰坚持一查到底,杀了一大批涉嫌谋杀萧思温的皇亲国戚,自此萧绰开始参与朝政。

辽景宗身体一向不好,萧绰帮助他处理朝政后,便逐渐的把国家日常大事全权交给了萧绰。到了保宁八年,辽景宗正式下令皇后诏命等同于圣旨,对萧绰的依赖达到了极致。

当辽景宗要杀韩匡嗣时,萧绰阻止了他,不是因为韩匡嗣罪不至死,而是因为韩匡嗣是韩德让的爹。

拜民间各种野史、路边社小道消息所赐,萧绰在普通老百姓的世界里口碑极差,什么生性淫荡啊什么太后下嫁啊,加上以讹传讹的说书人泼脏水,萧绰就成了白天作威作福晚上夜夜笙歌的风流太后,其实萧绰可没那么差劲,而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韩匡嗣虽然打了败仗,可毕竟还有着优秀的政治才能,兄弟子侄也都是辽国重臣,最重要的是儿子韩德让守南京立了大功,刚给国家立了大功的股肱之臣,国家不能让他心寒。别说什么军法如天,谁家儿子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当老子的都有资格法外开恩。

当然了韩德让这个时候跟萧绰有没有什么感情就不好说了,毕竟萧绰年轻时曾在辽国南京幽州城住了很久,俩人也是老相识,从后来的感情线索来看俩人确实是真爱,不过从国家的角度考虑,萧绰的处理方法是得当的。

韩德让和萧绰的感情戏我们先放一放,毕竟这次宋辽满城之战北宋打赢了,我们先看看赵光义怎么对待功臣的。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十月,赵光义在满城之战胜利后良心发现,觉得之前平定北汉没给将士们任何封赏实在有些不地道,于是趁着满城之战的胜利大肆封赏了一番,曹彬潘美崔彦进李汉琼等人皆有封赏,所有从征北汉者也都给予了奖赏。

干活儿的人领了赏,总算没白干,北宋将士心里勉强有了点安慰,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辽国又来报仇了。

上次满城之战打输了之后辽景宗觉得很没面子,因为身体很差,平时处理朝政都是萧绰在代为处理,可满城之战的战败激发了他心中的血性,堂堂大辽帝国岂能让北宋骑在头上欺负,辽景宗调兵遣将决定搞一波大的,狠狠地教训教训北宋。

太平兴国五年三月,距满城之战过去不到半年,契丹人又来了,辽国西京大同府节度使萧咄李率军十万攻打雁门关。

而守雁门关的,是北宋名将,代州刺史杨业。

杨业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作为传统艺术作品《杨家将》中男主角,杨业在中国历史中有着极高知名度。当然了,知名度这么高也是杨业的实力决定的,杨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能打,作战勇猛,所率部队战斗力极高。早先追随刘崇在北汉任职,因为战斗力实在太过彪悍人称“杨无敌”,后来北汉灭亡归顺北宋,赵光义早就听说杨业能打,便任命他为代州刺史兼兵马部署,专门防守辽国。

在之前的满城之战中,耶律善补所率的辽军偏师从大同南下进攻,本想牵制宋军,可惜刚走到雁门关就被杨业打了个大败而归。

但如今辽军主力十万,实力远远强于耶律善补之前的偏师,杨业手上的西北边防军不足五万人,当时西北最高军事统帅是潘美,率宋军主力驻扎在太原。杨业向潘美求援,潘美认为雁门关不足以据守,不如退守太原,凭坚城抵抗辽军,竟然拒绝了援助杨业的请求。

昔日平定天下的名将,大战在即居然会做出这样的决策,潘美如果坚持雁门关守不住大可以把杨业撤回来放在太原一起协防,如果相信杨业就应该坚定的率主力挺进雁门关与辽军决一死战。结果潘美就这样放弃杨业,让雁门关守军自生自灭,显然是不仗义的。

后来潘美被写进《杨家将》里,成了一名奸臣,让人叹息。

不过杨业既然被称作杨无敌,那他就有无敌的理由。意识到潘美不发援军之后,杨业孤注一掷,决定对辽军采取斩首行动。

辽军到了雁门关之后,杨业留下副将防守,亲自带领数百名精骑从雁门关北口绕行到了辽军后方,萧咄李率领中军在后方督战,没想到杨业居然会绕行到自己后面。杨业在进攻前仔细观察了辽军阵营,发现了骑着高头大马的主帅萧咄李的位置,然后突然发难率百名骑兵向辽中军冲锋,辽军一时被打蒙了没来得及组织抵抗,杨业的敢死队如同杀神一般直取中军大营,阵斩萧咄李,俘虏辽军大将都指挥使李重诲而归,主帅一死辽军大乱,全军退回大同。

杨业斩首成功,几乎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胆大、心细、武艺高强这些优点缺一不可。北宋此战虽胜,其实只能算是险胜,辽军退回大同,但主力未受大损失。辽景宗坐不住了,一败再败实在不能忍,他又调集军队,来到南京幽州城亲自挂帅,说什么也要打赢这场尊严之战。

十月初一,趁着北宋南边的交州叛乱,辽景宗纠结了辽国五京中除西京大同府之外其他所有四京的兵力近二十万大军,向南进攻。十月二十日到达固安,一路势如破竹,河北的宋军这次执行赵光义的阵图作战法很到位,坚决按照阵图迎敌,结果没一个能打的。辽军一路南下打到瓦桥关走不动了,这里的守将是雄州刺史张师。

瓦桥关在固安南不足百里的地方,位于易水河北岸,辽军横扫河北,瓦桥关已成为宋军在易水河北岸一座孤城。张师决定固守待援,与辽军形成对峙,辽军擅长野战,对于攻城战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于是派出偏师渡河,到易水河南岸扫荡了一圈,南岸的宋军拒战不出,也没有任何渡河援救瓦桥关的行动。

瓦桥关毕竟只是一座小小的关城,城小粮少,辽军围困近半个月,张师近万人守军已经断粮了,再这么下去军队非哗变不可。张师决定突围,十一月初三,瓦桥关守军突围,耶律休哥带了数百精骑冲入宋军直取主帅张师,张师不及防备被耶律休哥阵斩,宋军大乱,近万人军队死伤殆尽,仅剩些许兵力退回到瓦桥关城中。

瓦桥关宋军被打残,接下来就要继续南下收拾的其他宋军了,十一月初七,耶律休哥率辽军先锋精锐骑兵近万人渡河,南岸的宋军毫无招架之力,被打的落花流水一路逃窜到莫州。

宋军一败再败赵光义坐不住了,再一次决定御驾亲征,并安排崔彦进担任抗辽总指挥节制河北所有宋军,辽军在莫州城外打败了宋军之后没有继续进攻莫州城,宋军退守莫州城后知耻后勇,又整合部队悄悄派出一支部队趁辽军大意期间渡河劫营,把辽军打了个大败。

辽景宗此次进攻抢了不少粮食金银,占了不少便宜,知道赵光义御驾亲征之后,不想在此时与宋军主力对决,于是就此退回幽州城。赵光义走到大名府后听说辽军撤了长舒了一口气,便也班师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