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佑更化(2 / 2)

还记得五路伐夏时种谔血战米脂寨大败夏军的往事吗?就这么被朝廷给还回去了。

形成最终意见必须少数服从多数,安焘再怎么反对也无效,最后北宋将四座城寨割让给了西夏。

凡是王安石坚持的,我就要反对;凡是王安石争取的,我就要放弃。王安石要推行新法,我就要废除新法;王安石要富国强兵消灭西夏,我就要割地妥协保存西夏。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北宋高层政治再也没有往常范仲淹、欧阳修等坚持的“公心”,从此以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惜司马光再也无法得知王安石的想法了,元佑元年四月,王安石病逝。

消息传来,朝廷中的旧党主张不对王安石进行追赠,已经卧病在床的司马光力排众议,坚持给予了王安石应有的礼遇,在他的提议下,朝廷追赠王安石为太傅。

处理完这一系列前尘旧事、恩恩怨怨之后,年迈的司马光终于油尽灯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同年九月,司马光病逝。

很多人不知道,司马光与王安石之间除了是一生的政敌外,还曾是非常好的朋友,仁宗嘉佑年间,王安石、司马光、吕公着、韩维四个人因为学问出众、志趣相投,经常聚在一起品茶吟诗、谈天说地、讨论学问、游览美景,人送美称“嘉佑四友”。甚至于熙宁初年王安石回京任职时候找房子都要找跟司马光相邻的房子,方便跟好友往来。

可惜的是,两位好友执政水平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司马光在前期对自己的一直有着清晰的认识,做御史中丞弹劾宰相、做翰林学士专心做大学问都可以,但是如果进入宰执管理国家行政,他真的不行。

也许是当谏官时间长了,司马光当宰相最大的问题就是还处于当初做谏官的思想中,只知道什么不能做,却不知道什么可以做、应该做。

国家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要有具体能落地的措施,旧法就是因为已经无法维持国家的运行了才不得不改革,你司马光说不能施行新法,好,你当宰相了拿出一个救亡图存的方案。

对内因循守旧、对外息事宁人的政策既不能解决国内的矛盾,也解决不了西夏、辽国对大宋帝国的威胁,更解决不了日后金国进攻的铁骑。

强大,才是一个国家立足在世界之林的唯一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