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童贯(2 / 2)

朝廷和徽宗没有任何质疑,准了。

崇宁三年三月,童贯再次回到西北与王厚汇合,点起熙河路宋军主力挥师西北,高永年率偏师随行,直奔鄯州中心城市青唐城。

当年巴金城的吐蕃部落首领多罗巴听说宋军再次打了过来,纠集部众迎击。双方在宗哥城(今青海平安县)外的山下相遇,多罗巴此次有备而来声势浩大,宋军畏敌不敢出击,想要迂回从侧面合围对方。

当时双方兵力差不多,宋军合围的战术不一定能奏效,童贯力排众议派高永年出任先锋直冲吐蕃中军。宋吐两军厮杀在一起一时间难解难分,突然一阵东南方吹过来,吐蕃军被吹得真不开眼睛,宋军趁势冲杀大败吐蕃,多罗巴受伤再次跑路,宗哥城守军一看主力都被打跑了便不再抵抗,投降宋军。

多罗巴的战败打光了鄯湟二州最后的吐蕃残余力量,等到宋军开到青唐城时,青唐城吐蕃首领开城迎降,宋军终于收复鄯湟二州。

前后历时两年的收复之战就此结束,童贯从开封远赴西北担任主帅,关键时刻抗命攻城,力排众议下令歼敌,无疑应该在整个战争中记首功。凯旋而归的童贯受到了破格提拔,朝廷先后提拔他为襄州观察使、秦凤路制置使和武康军节度使。

节度使虽然在宋朝沦为虚职,但仍然享有官职待遇,凡挂节度使名号的都是对朝廷有重要贡献的,许多宰相罢相之后都挂名节度使外放。

当年仁宗张贵妃为伯父求一个节度使名号都被包拯怒喷弹劾,足以说明朝廷对节度使称号的重视和慎重,也足以说明童贯的战功实打实的含金量确实高,确实是国家的有功之臣。

在神宗的战略意图中,熙河开边的目的是“断西夏右臂”,使得西夏与吐蕃无法互相勾结,用兵西夏时吐蕃也无法威胁宋军。现在熙河路已经延伸到了鄯州,周边吐蕃部落再也无法形成威胁,进一步用兵西夏的时机到了。

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北宋环州党项部落首领李讹移暗通西夏皇帝李乾顺,准备带着驻所的全部军粮投夏。阴谋败露后朝廷先发制人征集民夫前去运粮,李讹移惊慌之下仓促出逃带着一万多骑兵投奔西夏。

本来李讹移连人带粮一起过来,西夏朝廷还可以从长计议,现在突然人来了,粮没了,李乾顺简直大呼坑爹。

一万多张嘴每天吃饭就是个大问题,你不要人家吧都是党项族人家前来归附民族大义上说不过去,你接收了吧凭借西夏孱弱的国民经济突然增加一万多军队连人带马每天的军需根本承受不了。

但李乾顺毕竟在小梁太后的淫威中长大,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就这点儿小问题还真难不住他,人不是来了吗?不是吃不上饭吗?吃不上饭咱就去抢,从哪儿来还回哪儿抢。

于是在李乾顺的安排下,李讹移的这支骑兵部队成为边境的正规抢劫部队,隔三差五的跑到宋境劫掠一番,由于李讹移曾经长期驻守北宋边境,对边境布防非常熟悉,也知道哪里有粮食哪里防备空虚,一时之间搞得边境风声鹤唳,

趁着环庆路这边牵制住宋军一部分注意力,李乾顺还有个念想要解决,那就是收复天都山。

天都山是西夏圣地,李元昊当年行宫被宋军占了好几年了,当年小梁太后穷兵黩武郭国内十室九空民不聊生,根本就无力收回,但经过十几年休养生息,西夏国力逐渐恢复,此时不收复天都山更待何时?

政和四年五月,李乾顺派兵到天都山附近的藏底河边修筑城塞,北宋天都山守将刘延庆得知后率兵围攻,徽宗朝的宋夏战争至此全面爆发。

刘延庆是陕西边地人,家里是军户,自幼参军,在常年的对夏作战中屡立战功逐渐升迁,政和年间奉命驻守天都山。这么说大家可能没什么印象,但刘延庆有个儿子叫刘光世,刘光世后来与岳飞韩世忠张俊一起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将”。

中兴四将都是后话了,不过当时中兴四将的爹还是很能打的,率军围攻西夏藏底河城,夏军野战完全招架不住全面龟缩。

由于天都山距西夏首都兴庆府太近,西夏朝廷马上反应过来急派援军来救,刘延庆也知道战事不能拖,为了抢攻城池,他派出了麾下最能打的一支敢死队,这支敢死队的领头的名叫韩世忠。

虽然后来的韩世忠有勇有谋多次击败金军,但此时的韩世忠还未成长到完全版的名将,此时的他只有一个特点,猛。

猛人韩世忠是真的猛,领命之后率领敢死队星夜爬上藏底河城头,就在城墙上领着敢死队跟守军杀了起来,守军猝不及防,回过神儿来赶紧组织抵抗,由于刚上到城头还不了解城内地形,韩世忠第一次夜袭没能打开城门,但在城头上偷袭守军进展不力后还能全身而退,足见韩世忠单兵作战能力之强悍。

如果再有个几天时间,西夏的藏底河城铁定守不住,但也正是这个节骨眼儿上,夏军的援军赶到了。宋夏两军在藏底河边打了一仗,西夏方面主力部队人多势众,刘延庆估摸了一下硬拼打不过,于是暂时退兵。

藏底河城双方打了个平手,但北宋中央已经没兴趣再跟西夏耗下去了。政和五年二月,朝廷下诏任命童贯为西北诸路经略招讨使,总领西北军务对夏作战。

童贯再一次来到西北,在这里,他作为正面人物的人生将达到巅峰。

宋军兵分三路,熙河路十五万宋军由刘法统率从湟州出发向东进,沿当年神宗五路伐夏时李宪的既定路线直指兴庆府;秦凤路五万宋军由刘仲武统率向北进军进攻灵州;童贯率领中军五万在兰州等两路宋军到位之后会师前进。

面对入侵的两路宋军,西夏方面采取了先易后难的方针,秦凤路宋军实力弱一些,就先派兵南下迎战刘仲武部。双方在清水河(今宁夏中卫市境内)遭遇,打了好多天刘仲武毫无进展,最终秦凤路宋军退兵。

熙河路宋军刚刚在鄯湟二州打了胜仗,兵多将广士气高昂,一路势如破竹,先是在西夏仁多泉城(今青海门源县西南)击败夏军守军,又在古骨龙(今青海门源县中部)击溃夏军主力。

熙河军虽然取得胜利,但秦凤军退回国内,为了稳妥起见,童贯没有让熙河军孤军深入,取消了这次作战计划。

此次战役虽然半途而废,但宋军仍然稳赚不赔,秦凤军基本没受损,熙河军深入到了西夏西南边境。紧接着派兵持续进攻藏底河城,在与西夏争夺了一年多后,政和七年二月,童贯派名将种师道率十万大军进攻藏底河城。

西夏名将李察哥率军来救,这位兄弟在夏军将领中也算是能征善战的了,而且还是李乾顺弟弟,军中说一不二一向很有威望。

无奈夏军连年打仗兵力捉襟见肘根本不是种师道对手,三下五除二就被打跑了。宋军全军一鼓作气没日没夜的强攻,最终敢死队冲上城头打开城门,宋军拿下藏底河城。

藏底河城的陷落标志着西夏在兴庆府南侧失去了所有军事存在,兴庆府南大门洞开,是走天都山北上灭亡西夏还是进攻灵州然后西进灭亡西夏,就等着北宋来做选择题了。

只可惜后来北宋朝廷做出的选择着实让人惋惜,而童贯大人,也再也没有了曾经在西北浴血奋战、驰骋沙场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