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观音先创作了词作《回心院》,命人在宫中演奏,伶官赵唯一演奏的最好,深得萧观音喜欢。
接着耶律乙辛串通宫人,给萧观音进奉了一首号称宋朝皇后亲自创作的《十香词》,萧观音嘛文艺女青年,以为《十香词》就是宋朝皇后的作品,就抄写来反复欣赏。
当时宋朝是神宗在位,皇后向皇后稳重保守,《十香词》是一首比较肉麻的情诗,当然不会是向皇后写的。萧观音不明就里把假作品欣赏了一番,被耶律乙辛罗织罪名告到了道宗那里去,还说她私通伶官赵唯一。
自己的皇后自己了解,道宗根本不信萧观音会背叛自己,不管是《回心院》还是《十香词》,都没当回事儿。可紧接着,参知政事张孝杰又上疏,汇报了萧观音又一最新力作《怀古诗》,诗中四句话把赵唯一三字藏于其中,皇上您自己品品吧。
接二连三的幺蛾子,让道宗也起了疑心了,下令彻查。问题是满朝都被耶律乙辛把持,负责审理赵唯一的官员很快就把赵唯一屈打成招,承认自己跟皇后萧观音有一腿。
审案结果一出来,道宗大怒,诛了赵唯一九族,又赐死了萧观音。
想不到吧,被宋朝视为狄夷的辽国搞起文字狱来一点儿都不遑多让,你有乌台诗案,我有十香词案,咱大哥不说二哥。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管是汉人还是契丹人,这条真理亘古不变。
皇后被赐死,太子耶律浚悲愤交加,多次在朝堂上职责耶律乙辛乱臣贼子,誓要为母报仇。
随着太子与耶律乙辛矛盾激化,朝中大臣纷纷站队,北府宰相萧术哲从西北边境回朝之后更是公开表示支持太子,太子逐渐取得优势。可就在耶律乙辛还没想好下一步对策时,太子党的人先沉不住气了,太子贴身护卫萧忽古谋杀耶律乙辛失败被打成冤狱,耶律乙辛先发制人诬告太子谋反。
太子涉嫌谋反,道宗不敢忽视,安排有关部门彻查,结果查来查去毫无根据,此时不了了之。
一计不成再使一计,耶律乙辛安排亲信中一名叫做萧讹都的后族成员主动向道宗自首,说自己与族人密谋,准备杀掉耶律乙辛,拥立太子登基。
皇后萧观音刚刚被赐死,后族对道宗颇有怨言,这个节骨眼上又有后族人跳出来主动承认密谋造反,道宗害怕了,又安排有关部门详查萧讹都与太子谋反案。
要说太子谋反那是子虚乌有,可问题是这次负责调查的官员是耶律乙辛的同党,不经调查便虚构了一番报告呈给道宗,确认太子谋反。
敏感的道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大康三年(公元1077年)六月,道宗下诏废了太子,将太子送往上京囚禁。太子被囚禁之后,关押太子的人也是耶律乙辛的同党,在其授意下害死太子然后向朝廷汇报太子病逝。
太子被害之后,道宗总觉事出蹊跷,又想召太子妃问个清楚看是不是有什么内情,耶律乙辛得知后又派人杀了太子妃。
通过对太子的陷害,耶律乙辛进一步强化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所有不听话的大臣全部被逐出朝外流放大漠,整个大辽朝政完全由耶律乙辛一人乾纲独断。
道宗也不是不管事儿,他是只管游猎。大康五年正月,道宗再一次外出游猎,安排皇孙耶律延禧跟着一起出门,被耶律乙辛劝说以皇孙年幼为名,建议把皇孙留在京城。
道宗本想同意,可这时大内点检萧兀纳上疏请求不跟道宗出游,而是留下来保护皇孙,并且专门提到了年幼的皇孙面临威胁,自己绝不能离开半步,无论如何也要保护皇孙安全。
萧兀纳话里有话的进谏终于引起了道宗的警觉,联想起几年里皇后太子太子妃的惨死,每一次都有耶律乙辛在背后推波助澜,于是开始对耶律乙辛有了防备。
事实证明,人一旦戴上了有色眼镜,那就是看什么都不顺眼,起了防备心的道宗接下来看见耶律乙辛在朝中一呼百应的样子也是越看越不顺眼,逐渐疏远。
辽国朝廷党争起来那可是一点儿不比北宋逊色,大臣们一看耶律乙辛失势了,纷纷上疏弹劾,耶律乙辛这种权臣弹劾起来太方便了,全身上下到处都是罪名,就这么被多项罪名一贬再贬。太康九年十月,谪居来州(今辽宁绥中县)的耶律乙辛意识到朝廷要对自己下最后杀手,便收拾行李准备南下投宋,事情败露终于被朝廷赐死。
耶律乙辛伏诛,但辽国的国势已经不可逆转的衰败下去,道宗在位期间疏于政事,对最关键的人事任免如同儿戏,很多官员是通过掷色子比大小进行任命。
自己昏庸还不听劝告,皇后劝他多勤于政事最后惨遭横死,阿谀奉承拍马屁的奸臣却能平步青云,百官意识到皇帝的本性后索性摆烂,朝廷上下乌烟瘴气,人人浑水摸鱼。
朝廷烂,民间也好不到哪儿去,道宗佞佛,非常像当年的真宗佞道,不管佞佛佞道,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花钱,因为和尚道士都是免税人群,不仅免税,地方政府还要支持佛道事业,给他们花钱。
辽国当时在册僧侣超过十万,而整个国家人口才五六百万,要养活僧侣就要压榨其他百姓缴税,民怨极大,国内矛盾空前激化。
寿昌七年(公元1101年)正月,七十岁的辽道宗驾崩,根据遗诏皇孙耶律延禧即位,是为大辽末代帝王,天祚皇帝。说来也巧,同年北宋徽宗登基即位,两位亡国之君同时登场,不知是不是命中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