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贞佑年间,金国可谓内忧外患,亡国之兆频见,辽东丢了,北方中都丢了,蒙军大肆入侵劫掠,西北跟西夏交恶冲突不断,好不容易把山东的叛军打掉了,朝臣以为国家勉强有了一丝喘息之机,宣宗却决定再哆嗦一下子,南下伐宋。
说起来宣宗伐宋的理由很正当:自从南宋嘉定八年、金贞佑三年开始,南宋正式停纳岁币,要知道金国迁都后国家经济受到重创,每年60匹两的钱粮弥足珍贵,不管从道义上看还是利益上看,金国也一定要把每年的这笔岁币争过来。
宣宗想伐宋,但文武百官几乎没一个赞成的,虽然南宋的岁币对金国来说很重要,虽然金国占着道义上的制高点,但以当时的形势来看,金军南下伐宋不一定能打得赢。
战争比拼的是国力,当时金国多次被蒙军打穿,一半以上国土已经丢了,还要养着数十万的常备军四处平叛,军事压力很大,而南宋自从嘉定和议之后近十年未打仗,国内太平,钱粮充足。两国对比金国国力远不及南宋,打起来根本就没有赢得可能。
在金代史料语焉不详的记载中,对于伐宋之事有两处记载很有意思,一处是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正月术虎高琪以息州(今河南信阳市)有南宋盗贼越境侵扰为由上梳请求伐宋,另一处是兴定元年十二月参知政事胥鼎上梳请求与南宋休战,却被术虎高琪在朝会上反驳,大军已经开拔,绝无撤军可能。
金末这段历史从野狐岭之战开始就出现了诸多模糊不清让人捉摸不透的地方,比如从卫王到宣宗这两朝,先后出现胡沙虎和术虎高琪两位权奸把持朝政,金国也因此耗费了大量国力。胡沙虎发动宫廷政变谋杀皇帝固然给了蒙古人可乘之机,可后来通过诛杀胡沙虎上位的术虎高琪真的有资格称得上“权奸”,有资格把持朝政吗?
术虎高琪军旅出身,本人有丰富的带兵作战经验,在金末那是妥妥的重点稀缺人才,可自从宣宗南迁之后,术虎高琪历任平章政事、尚书右丞相,再未外出领兵作战过,即使在金国四面八方全都是敌人亟需将才的情况下也没外出过。
要知道宰执外出带兵作战那可是金国传统,就不说金兀术这种开国名将了,卫王在位时独吉思忠、完颜承裕都是以宰执身份外出带兵作战,可到了宣宗这里,始终没让术虎高琪外出带兵作战过。
乱世里手里有兵权才有本钱,术虎高琪不仅没有兵权,而且即使是在朝中贵为宰执,还是隔三差五的被同僚挤兑。先是御史完颜素兰上梳弹劾他嚣张跋扈,接着御史中丞完颜伯嘉上梳弹劾他奸邪,请求将其贬官外放。
除了谏官弹劾,宰执内部也不安生,参知政事胥鼎是当年尚书右丞胥持国儿子,受恩荫做官一路高升,到了宣宗朝已经官居参知政事。宣宗想伐宋他不同意,为此与术虎高琪对喷了一波。
后来两人又因为日常政务再次爆发矛盾,当时宣宗勤政,所有奏疏、政务都要亲自处理,效率很慢,胥鼎就提议让宣宗给宰执放权,由宰执代理一部分政务,这回术虎高琪再次跳出来跟他对掐,两人早朝上唇枪舌剑互相嘲讽一番,提议不了了之。
放弃中都南迁到开封到底是对是错我们无法评判,但可以肯定的是迁都到了开封之后,宣宗对朝廷的掌握加强了,不管是军方将领也好还是朝中宰执也好,所有人都被宣宗牢牢控制在手里。南宋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四月,宣宗下诏伐宋,枢相完颜赛不和元帅左监军乌古论庆寿两人各领大军南下攻打南宋信阳军。
兵贵神速,金军发动突袭宋军来不及防备,信阳军附近的光州、罗山、定城等县先后被攻陷,金军六战六捷,宋军死伤无数,形势看起来对金国非常有利。
宣宗本意是想以战迫和,让南宋主动提出议和,然后自己狮子大开口不仅要把之前欠账的岁币要回来,还得让南宋多出点儿血给国家恢复恢复元气。
宣宗想让南宋当大冤种给金国回血,却没想到南宋的态度十分强硬,南宋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五月,宁宗下诏伐金,并将诏书传谕到宋金边境,号召中原百姓响应王师奋起抗金,誓要与金国决一死战。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结束后,战斗英雄庞国兴写了一篇战斗报告,里面这样描述对方,“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从来都是费拉不堪的南宋居然敢向金国反击,还是皇帝亲自下诏反击,着实让宣宗大吃了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