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南逃,兄弟俩居然神奇的躲开了蒙古追兵,渡过黄河来到了开封。宣宗听说这么个忠臣孝子南归之后非常重视,立即将二人召进宫中,完颜斜烈有世袭官位直接任职都统,陈和尚被任命为护卫。
金国以武力立国,军人在国内地位很高,皇宫护卫是升官的快车道,陈和尚也不例外,在之后被多次提拔,到了哀宗即位之初,随族兄完颜斜烈一起镇守方城(今河南方城县)。
按照一般的剧本发展,接下来陈和尚应该是南征北战军功卓着然后统领大军与蒙军对垒,但人生无常,在方城期间卷入一场冤狱当中,让这位名将白白蹉跎了好几年。
陈和尚跟完颜斜烈相处多年,二人虽只是族兄弟但情同手足,方城各项军务陈和尚都在帮忙处理。完颜斜烈曾经因病休养,陈和尚代理军务期间曾经发生一起军中斗殴事件,两人都不服气告到大帅这里,陈和尚听完两人陈述之后,认为其中一名叫葛宜翁的士兵不占理,便罚他打了几板子了结此事。可没想到基层士兵性子刚烈,原本打架就憋了一口气,现在又被打仗打了几板子,皮肉吃点儿苦都是小事,可这口气咽不下去,回到家中气愤难当,没过几天气死了。
葛宜翁是个直性子,总觉得陈和尚判案不公,临终前特意交代妻子,说陈和尚冤枉了自己,要妻子有机会一定要告到官府为自己伸冤。
葛宜翁妻子也是个烈女,丈夫含冤而死也是愤愤不平,此后不断到各个衙门去告状,但葛宜翁的死毕竟是自己气死,而且自古以来军中事务都是由军队内部自行解决,地方官府极少参与军队内部事务,葛妻告了很久也没什么结果。但她还是不肯罢休,眼见着自己伸冤无望,便在方城外的龙津桥处堆了一大堆柴火,声称官府不给自己申冤自己就在城外自焚。
告状只是个人事件,可要是自焚了那就要酿成群体事件了,方城知县不敢怠慢,赶紧上报朝廷,朝廷里谏官一听说丈夫含冤而死,烈女自焚为夫伸冤,简直就是谏官大做文章的绝好素材,于是纷纷上梳弹劾陈和尚,指责他断案不公,把无辜士兵活活气死。
动静闹得这么大而且确实出了人命,朝廷很快便将陈和尚下狱,可接下来大理寺揪着这出案子审了一年多,愣是啥也没审出来。
毕竟陈和尚只是断了个斗殴的官司,都是依法办事也没有草菅人命,就算是士兵后来气死了那也不能把处理斗殴的军官因此定罪吧。
定不下罪,大理寺却又不敢轻易放人,害怕被谏官弹劾自己部门渎职,于是在正大二年到正大四年这两年里,大理寺狱出现了非常可笑的一幕,陈和尚没罪,却必须在牢房里待着,因为没人敢判他无罪。
不做决策就一定不会错,官场上这股风气自古以来就就没断过,正大三年,长兄完颜斜烈拖着病体来到开封面圣,陈述方城葛宜翁之事,哀宗本想放了陈和尚,可谏官又是一窝蜂弹劾,陈和尚还是在牢里待着。
到了正大四年完颜斜烈病逝,哀宗终于力排众议下诏赦陈和尚无罪,无罪释放的陈和尚出狱面圣,哀宗勉励他说完颜斜烈之死让国家损失一员名将,如今免你无罪就是希望你能继承兄长遗志为国建功立业,不枉国家和兄长对你的一番厚望。
史书记载,陈和尚切拜且泣,悲动左右,不能出一言为谢。
真正的大英雄,从来都是感情饱满,满腔热血。
出狱后的陈和尚奉命回到完颜斜烈军中任职,恰逢当时忠孝军将领缺员,陈和尚于是转任忠孝军提控。
正大六年三月的大昌原,陈和尚领命出征前,先是沐浴更衣,接着不发一言披甲上马,头也不回的率军出征,直奔蒙军大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