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平入洛(1 / 2)

主战派和主和派各执一词,最后理宗拍板了,出兵河南,收复三京。

这是理宗当上皇帝以来第一次亲自做出的决策,此前从宝庆元年到绍定六年一共九年的时间里,虽然自己贵为天子,朝堂上却毫无说话的份儿,一切都要听从史弥远的安排,如今史弥远死了,自己终于亲政,是时候有一番作为了。

二十九岁的理宗要摆脱傀儡皇帝的阴影,收复三京立下不世之功自然是最好的途径,如今大好机会就在眼前,此时不出兵何时出兵?

有了理宗的支持,端平元年六月,朝廷正式下诏北伐,淮西制置使全子才率军一万从寿春出发渡河直取开封,淮东制置使赵葵率军五万从扬州出发,经南京应天府后进入开封,淮西淮东两路宋军在开封会师之后再继续向西拿下洛阳。作为后备,由两淮制置使赵范率所部坐镇后方,随时策应前方两路宋军。

不是南宋拿不出更多兵力,而是当时国家的后勤供应能力根本无法支持更多兵力北上,淮东地区经过李全之乱后本就残破,淮西又是宣宗年间宋金交战主战场,两淮能够拿出来的力量也就这么多了。

然而就算仅仅六万宋军,南宋的后勤也供应不上,原本在理宗决定出兵之后,首相郑清之想让京湖战区出些军粮,意思你史嵩之不愿出兵也就罢了,配合两淮宋军供应些军粮总可以了吧。可没想到史嵩之也很有意思,朝廷不听我的非要出兵北伐是吧,我不干了。

朝廷问史嵩之要军粮的命令还没送到,就先收到了史嵩之的上梳要退休回家归养田里,辞职了,不干了。

史嵩之撂挑子了,朝廷又想让京湖战区配合运粮,于是就又提拔了新的官员任安抚使,暂代史嵩之制置使的职务,可新安抚使走马上任之后发现,京湖战区的这些兵马粮草,他连一个子儿都调不动。

官场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指哪儿打哪儿,谁的人就是谁的人,川陕有川陕的规矩,京湖有京湖的规矩,不按规矩来谁也别想办成事儿,哪怕皇帝亲自安排也是白搭。

碰了一鼻子灰之后,朝廷只好依靠两淮兵力北伐,全子才出发的早,发现一路上果然像谷用安描述的那样,整个河南地区没有任何蒙古驻军,宋军没遇到任何阻力很快便来到开封城下。

当时开封最高军政长官是原金国官员崔立,此人在金国时卖国求荣率先投降了蒙古,部下都很恨他,得知宋军接近的消息后部下们密谋干掉了崔立,然后开城迎降,全子才不费吹灰之力轻松收复开封。

全子才是直接北上进入开封,而赵葵却要先取道南京应天府然后再北上开封,故而中间耽误了一阵子,全子才六月未出就到了开封,赵葵一直到七月下旬才进入开封。

两路宋军胜利会师,按说应该士气大振,然后再接再厉收复洛阳才对,可赵葵进入开封后并未第一时间与全子才商议出兵洛阳之事,而是指责他为何在开封逗留半月毫无作为,不发兵收复洛阳。

淮西比淮东距离河南更近,但全子才却并非故意贻误战机,主要是淮西军没粮食吃了。原本京湖战区调不来粮食之后朝廷决定还是从江南往河南运粮,可就在宋军发兵之后,蒙古人也很快打探到了宋军动向,掘开了开封北侧的黄河河堤,一时间山东南部、河南大部、淮北一带方圆几千里成为了千里泽国。

原本从江南往河南运粮可以走京杭大运河再转汴河,但金末战乱,汴河和大运河早已阻塞,粮食无法漕运只能陆运。蒙古人掘开黄河之后道路被淹泥泞难行,行军勉勉强强,但运粮车根本拉不动。

后方军粮运不过来,出兵前也没带多少军粮,从开封到洛阳最少也得三四天行军时间,全子才因此不敢贸然前往洛阳,毕竟在开封城里待着可以少消耗不少粮食。可赵葵可不管你这些,在他看来全子才先到开封,停留半个月就是不出兵就是畏敌怯战,之前自己没到也就算了,现在自己的淮东军也来了,必须立即马上出兵洛阳。

全子才是淮西制置使,赵葵是淮东制置使,按说两人官衔一样轮不到赵葵对全子才指手画脚。但赵葵兄长赵范是两淮制置使,朝中首相郑清之又是赵家兄弟恩师,赵葵在朝廷的地位是全子才根本比不了的,于是被赵葵一顿怒斥之下全子才只好言听计从,你赵葵厉害是吧,我不管了,啥都听你的。

赵葵虽然兵力多,但携带的军粮依然是不怎么够用,为了尽量减少军粮消耗,赵葵派部将徐敏子率军一万三、杨谊率军一万五各携带五日军粮,先后前往洛阳。

后勤不仅能决定一场战争的结局,还往往能够直接成为军队最大的敌人。赵葵之所以给两支偏师都仅配了五日军粮,就是希望两军能够迅速进入洛阳,到洛阳就地取食,给此次北伐大军减少些负担。

洛阳与河南其他州县一样,饱经战火残破不堪,徐敏子不负众望不到五日便进入洛阳城,但眼前的洛阳城让人心生寒意:偌大的洛阳城悄无声息如同鬼城,徐敏子搜遍全城仅仅只有三百余名百姓。

没有人,也就意味着没有粮食。开封虽然一样残破,但好歹还有一些蒙军给金国降臣留下来的余粮,可洛阳城里是结结实实的连一粒米都没了,宋军进城当天军粮就已经耗尽,万般无奈之下徐敏子咨询了城中百姓,按照百姓的办法派兵出城采摘蒌蒿,带回来掺着最后的一点儿面做成饼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