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南征(1 / 1)

在蒙哥的战略规划中,不管是派忽必烈灭亡大理还是在中原经营陕西河南,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征服南宋,忽必烈回到和林下野之后,蒙哥任命了塔察儿代为管理中原军务。

此前联宋灭金和反击南宋端平入洛都是塔察儿担任蒙军主帅所为,论战功论资历完全够格总领中原军务,忽必烈回和林赋闲之后,塔察儿奉命南下伐宋,从河南直接南下进攻樊城,由于天降大雨蒙军难以行军,好不容易来到城下后方粮草又供应不上,最后只得退兵。

安排的工作没做好,领导可不管你什么客观原因,既然塔察儿出师不利,那一定是其带兵能力还是不够。南宋宝佑六年六月,蒙哥在铁木真行宫前誓师祭旗,亲率大军南下伐宋。大军共分两路:蒙哥率西路军进攻四川,忽必烈率东路军进攻京湖。

早在蒙哥主力南下之前,宝佑六年二月,蒙军前锋就在大将纽璘带领下攻入四川,宋军苦战之下无法抵挡,连续丢掉成都绵州等地。到了十月蒙哥到达汉中时,四川地区的四路地区中利州路、成都府路和潼川府路已全部沦陷,只剩下一个夔州路还在南宋手里。

说来也怪,当初余玠在四川守得游刃有余,还出兵北伐一度打的蒙古人招架不住,怎么这次还没等蒙军主力到达,四川就被打穿了呢?

因为余玠刚刚数年前受到排挤去职,郁郁而终。

余玠是赵葵的亲信,到四川任职后一直在朝中受赵葵照顾,后来史嵩之父亲病逝,其本人去职丁忧,郑清之复任首相,赵葵升任由副转正枢相,余玠也一直得到了来自朝廷的有力支持。但到了淳佑九年五月,因升任次相,赵葵遭到了谏官们的大量弹劾,以其非进士身份高居相位“德不配位”为由要求其滚蛋。

赵葵从小随父成长与军旅之中,后受恩荫做官,确实没有进士身份,从这个出发点来看谏官们弹劾也并非没有道理,当年狄青立下那么大功劳做了枢密使不照样被弹劾了吗?在宋朝想当宰执必须得是读书人,确切地说得是考取了进士的读书人,这就是规矩,不能乱。

差点儿乱了规矩的赵葵终究没能抵挡住谏官们的攻击,黯然下课,不久后首相郑清之也病死,理宗提拔了参知政事谢方叔就任首相。

这个谢方叔是赵葵的政敌,简单来说就是赵葵是主战派,谢方叔是主和派,但他这个主和派又与史嵩之不同,史嵩之是不主动进攻,谢方叔是别人打过来了我们也不能防守。

余玠有个部将名叫姚世安,是谢方叔亲信,与余玠素来不合,赵葵罢相、郑清之病死之后,谢方叔升任首相,姚世安趁机向谢方叔求助希望能调离余玠由自己独掌四川军权,谢方叔开始不断的给理宗洗脑,时间长了理宗也就动摇了,下诏让余玠来临安述职。

接到命令的余阶非常郁闷,联想到赵葵已经下野,朝中无人为自己说话,此去临安生死未卜,终于忧郁成疾,暴卒。

四川的国防可以说是余玠一手打造出来的,余玠一死,四川再无主心骨,蒙哥率主力南下后先到竹隘(今四川剑阁县北),竹隘副将赵仲献东门投降,蒙军攻入关中守将杨立战死。接着蒙军继续东进,势如破竹拿下鹅顶堡、大获城、青居城、大良城等城塞,当年余玠苦心孤诣修筑的城堡没有被攻陷,全都被宋军自己献城投降。

按照这个剧本,蒙古应该像晋灭东吴或者隋灭南陈一样摧枯拉朽灭亡南宋统一天下,可历史从来不会照本宣科,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正月,蒙军进攻到潼川府路最东端的城堡钓鱼城,在这里,看似已经不堪一击的宋军再一次迸发出了惊天的战斗力,挽救了国家于水火之中。

在这里,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最终兵败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