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蒙军连攻数日越打越打不动,城里的贾似道却还担心城防不够坚固,派人在城墙内不远处又修建了一道木栅栏,形成一道额外的夹层,不少蒙军攻城时好不容易突破城墙进入城中又被栅栏所挡无法通行,被城头的宋军活活射死。蒙军又推出鹅车,结果同样是到了城头之后被宋军强弓劲弩射的人死车翻,数次进攻均告失败。
从金代开始,金军、蒙军不停地使用鹅车攻城,翻了很多史料,始终没见过鹅车使用成功的案例,蒙古人野战虽然厉害但攻城战还是差了点儿,用的还是鹅车这种金代的落后机械,鄂州城打打停停两个月,一直到十一月还是打不动。
树挪死人挪活,打不下来鄂州,那就干脆绕开鄂州去打其他地区,忽必烈留下一部分兵力继续围困鄂州,另派了一支偏师沿江南下进入江西一路烧杀掳掠。
偏师虽蹂躏江西,但毕竟兵力有限,真正让南宋朝廷坐卧不安的是当时另一支蒙军主力-围困潭州的兀良哈台部,潭州被围多日危在旦夕,一旦兀良哈台攻陷潭州顺湘江南下进入长江,就可以直抵鄂州,到时候两路蒙军会师别说鄂州了,整个长江防线上将再无可以抵挡蒙军的部队。
十一月中旬,贾似道接到军令转移到鄂州东侧的黄州,在黄州再建立一道防线以防蒙军拖住鄂州宋军沿江南下。鄂州城外蒙军经过旷日持久的对峙已经筋疲力尽,围攻是攻不动了,到了十一月份基本上就是在城外围而不攻。贾似道率几百名亲兵突围离开鄂州进入黄州,然而就在他进入黄州后不久,从黄州便派出使者来到蒙军大营,提出了议和的请求。
古今台外,只要说是谈条约谈条件,一向都是国与国之间才能谈。忽必烈这边,本身曾主管漠南汉地,类似于其他蒙古汗国汗王的地位,有着相当大的权力,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自行决定战争怎么打,南宋这边朝廷在临安,无论前线将领做什么最终决策权只在临安,也就是说要谈的话也应该临安派出来的使者来谈,贾似道既不能代表朝廷也不能代表理宗,不能谈。
不管能不能谈,贾似道总归还是都派出了使者,向忽必烈提出南宋向蒙古称臣、纳贡,每年银绢各二十万两匹,两国议和。
不是贾似道非要议和不可,实在是没有别的选择,南宋一共四大战区,淮东淮西各地驻军自从端平年间就已废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四川原本有一战之力,但余玠被迫害死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到了此次蒙军南下要不是王坚在钓鱼城顶住压力早已全境沦陷。而自己所在的京湖也是在孟珙去世之后就没了可用之人,自己虽然被孟珙器重向朝廷推荐,那也不过是瘸子里面挑将军,自己那斤两根本不足以抵挡蒙古人。
朝廷里是丁大全、董宋臣这种奸臣当道,皇帝本人又不思进取只顾享乐,地方上能打的将领后继无人,这仗怎么打?这国家怎么挽救?
挽救不了,只能先想方设法把敌人忽悠走,只要有了喘息之机就有机会。
以当时的战况来看,忽必烈占据着很大优势,南宋最能打的水师吕文德所部跑到鄂州守城去了,自己部将张柔手底下还有一支强大水师,只要等着兀良哈台来会师之后两军一同南下,宋军不可能抵挡得住,拿下临安灭亡南宋并不难。
但忽必烈同意议和了,甚至连讨价还价都没有,就直接同意议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