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若是换作汉族君王,莫说是十四岁,就是四十岁,也会被柔然的六万大军、五十层包围圈吓得魂飞胆破,哪里还敢在虎狼群中伸手虎里掏心。
无私才能无畏。仔细想来,主要是因为汉族皇帝患得患失,舍不得宝座娇妻,自然就没有殊死作战的勇气,更是没有蔑视一切敌人的气概(其后的罗贯中把“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这场战役嫁接到赵云身上,臆想出了“截江夺阿斗”的故事。毛泽东也为此曾赋诗,表示要学习这位少年天子:“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这一战,四方窥视北魏的敌国都闻之丧胆,晓得拓跋焘不好惹,再不敢轻动刀兵。
拓跋焘一鸣惊人,他也意识到只有自家的国防军才是可靠的军事力量,依靠坞壁的“部曲”是靠不住的,最多只能应付局部的小规模的战争。而且,每逢战乱,坞壁的部曲或者各自为政,打乱战争的统一部署;或者征战杀伐,首先是抢劫掠夺,喂肥自己,从而成了残害人民的助纣为虐。再者,一旦战局恶化,这些坞壁主就叛国投敌,成为后方的定时炸弹。
怎样处理与坞壁主的关系,解决坞壁的军事力量,对坞壁内部情况最为了解的莫过于窦艳了。拓跋焘每想起窦艳抚养教育之恩都激动不已,他为组建一支强大的国防军,征询窦艳的意见。
三月,拓跋焘尊奉养母窦艳为保太后,以皇后的尊范统率后宫。保太后为儿皇帝拓跋焘处理坞壁部曲提出了三点建议,太武帝都一一遵照施行。
一、对坞壁主,不论是汉鲜民族,只要是势力大,声望高的,一律调中央任职,使之脱离原有的根据地坞壁。
二、对坞壁部曲一律解散,能征惯战的征聘为中央军,授以官职。对建立赫赫战功的花木兰,拓跋焘决定授予军机尚书郎(国防部副将)的职务。花木兰就是这时不愿在京任职,表示“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拓跋焘挽留不住,同意其复员回乡。
三、设立州、郡、县,任命族长,坞壁主为地方长官,撤消坞壁藩篱,开渠道路。以德高望重的“河内镇将”罗结为“外都大官”,总领地方三十六曹事。这时,罗结已是一百零七岁的老人,巡视地方,各地方官没有不服的。他辅佐拓跋焘直到一百二十岁才逝世。
从一代女英花木兰和一世雄主拓跋焘的对话中,传递出这样的讯息:北魏此时的汉化程度还不高,语言结构上还是汉语和民族语潺杂,既使用可汗,又使用尚书郎这样的称谓。更说明拓跋焘上台后,对军事物资的管控更为严格,战马只能军用,所以花木兰向皇帝借“明驼”回故乡。以“明驼”为代步工具的地方,说明花木兰是距离平城千里远的五原或神木一带的人,或者是鲜卑、氐羌的少数民族,以游牧为生的女子。
花木兰还乡,众人才知她原是女性。这个故事一时轰动全国。正如《吕氏春秋?察传》所说:“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则人与狗差之远矣。”
一个故事,经传言数次就大变其样了。花木兰的故事传到燕国,就变成了燕国的女人化为男人的奇闻。北燕皇帝听说后十分惊讶,询问大臣,不知其吉凶征兆。
燕国尚书左丞傅权说:“西汉末年,鸡婆变成鸡公,所以出现了王莽的祸患,如今出现女化为男这么严重的事情,是臣下要篡位变成皇上的预兆啊,陛下得认真提防。”这番话自然让北燕皇帝冯跋整天忧心忡忡。
冯跋的忧心忡忡并未引起太武帝的注意,拓跋焘此时还没把目光放在小小的北燕身上,他安顿好后方,决心对柔然大举进攻,彻底扫除身边的隐患。
去年,拓跋焘射杀于陟斤,纥升盖可汗怆惶败逃。尚书刘吉晓得柔然可汗历来是不服输的家伙,就对拓跋焘进言:“纥升盖自恃力量雄厚,对这次失败并不服气,他认为这只是一次偶然,必然会率兵再次杀来的。请陛下务必做好充分准备。”
这次,拓跋焘有了充分的准备,任命长孙翰从东道出黑漠,廷尉卿长孙道生率兵出黑白二漠之间,拓跋焘率中军,和太尉长孙嵩一道出击。东平公娥清出击栗园;奚斤率兵出击尔寒山。
这五路大军一路攻击,到达漠南,全部舍弃辎重,只带十五天的粮食,轻骑快马跨过漠南,奇袭柔然部落。柔然毫无准备,一路狂逃,被魏军狠狠追杀,死伤无数,逃得无影无踪。
拓跋焘哪里容许纥升盖有喘息的机会,五路大军一直向西北追杀,北到贝加尔湖,西到吉尔吉斯湖,疯狂扫荡,幸好纥升盖带着不多的部队,化整为零,各自逃生,这才免受覆灭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