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好了,”奚斤再次打断安颉的话,他实在不想和这个无知的青年多费口舌。心想,你安颉一个小小的前军监军,在老子面前充什么大尾巴狼,俨然是军事家的样子,老子不吃你那一套,就断然拒绝了年轻人的请求,说:“今天的会议是专门讨论粮食供应问题,征战的事,以后再说。”一挥手,宣布散会。
安颉见奚斤倚老卖老,散会后又找到主战的平北将军尉眷商量,尉眷很赞同安氏的作战方案,两人选定了一百名骠骑兵,出战时的主攻目标就是赫连昌。
第二天,赫连昌又拍马来城下挑战,安颉拍马应战,跟随身后的骠骑兵都认识赫连昌,口中高叫:“活捉赫连昌,”呼一声包围过去。恰在这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一时晴朗的天气变成了暗夜,飞舞的沙石直往赫连昌脸面飞扑而去,打得西夏士兵都睁不开眼睛。赫连昌见势不妙,赶紧转身逃窜。
安颉趁机高喊:“屈丐败了,我军冲锋!”以此鼓舞士气,搅乱敌人的军心。在叫喊声中扬鞭催马,紧追赫连昌。西夏皇帝在晦暗模糊的飞沙中不辩方向,战马被脚下一块大石绊倒,赫连昌翻身落马,被蜂拥上来的魏兵捆了个结结实实。
从这两次战役可以看出,拓跋焘和赫连昌两人同是皇帝,同样在战场上马失前蹄,却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显然,临危不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奋勇反击更是唯一有效的自保。
三月的艳阳下,赫连昌被押解进北魏的都城平城,安颉献俘于皇宫。拓跋焘论功行赏,封安颉为建节将军,赐爵西平公;封尉眷为宁北将军,进爵渔阳公。
拓跋焘有识人之明,一见赫连昌高大英武,惺惺相惜,不仅不以他为俘虏,还将西宫赏赐给赫连昌居住,所用器物及呼奴使婢的排场只稍逊于皇帝。过了几天,他设身处地的想,觉得赫连昌成为俘虏,一定有强烈的自卑感,仅有呼奴使婢的场面还不够,还公然宣布,封赫连昌为常忠将军,赐爵会稽公。
更为搞笑的是:看见赫连昌一人在西宫居住孤独,拓跋焘又将妹妹始平公主嫁给他。从内心深处来说,拓跋焘确实是很喜欢这个妹弟,每次狩猎,都叫上这个妹弟。
有几次,拓跋焘追逐逃鹿,和赫连昌两人驱马追赶,一直进入深山沟涧,把随行的卫兵丢得无影无踪。直到拓跋焘一箭射中野鹿,两人才高兴地返回。
此时,如果赫连昌突起歹意的话,在拓跋焘背后放冷箭,或者拔出利剑攻击,要杀掉自己的大舅子,简直是易如反掌。
毕竟对方是个心怀叵测的俘虏,皇帝这样对待他已经大大地出格了。而且,皇帝还丢掉卫兵的保护,单独和俘虏一道涉险,这是很轻信、很草率、很可怕的举动。众大臣见皇帝这样对待赫连昌,都劝拓跋焘要小心,赫连昌勇武过人,不可对其太过轻信。
拓跋焘觉得自己对妹弟是以诚相待,不论怎样心地险恶的人都会为之感动。就大大咧咧地说:“天命有在,怕有什么用?”
不听大臣的劝阻,拓跋焘对赫连昌照样信任有加,毫不设防。对于拓跋焘这一切出人意料的举动,连史家都忍不住赞叹说:“(拓跋焘)北健鸷勇,亲犯矢石,神色自若”;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人都不讲信义,拓跋焘不被杀才怪,如此轻率,此人纯粹就是个另类。
确实是这样,拓跋焘的另类表现在很多方面。他生性俭朴率性,对吃的东西只要能入口即行,从不挑剔。对臣下将士“赏不遗贱,罚不避贵,虽所甚爱之人,终于宽假。”
拓跋焘从小受窦太后教育,他对法家韩非的以法治国深有体会,常常对臣下们说:“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朕和天下的人都要共同遵守,不敢轻易触犯!”这样坦诚的语言,是为他先皇疯疯癫癫随意诛杀大臣的忏悔和道歉;虽然迟到了,一个皇帝能这么自责,让人感动。
正由于拓跋焘有政治家博大的胸怀,才能创建强大的北魏,建立歼灭西夏的赫赫功绩。可惜,宽宏大量的舅哥还是没能感动妹弟。毕竟,赫连昌也是个血性汉子,不能忍受寄人篱下的屈辱,最终,他还是因为叛逃而被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