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之贤臣罹难(1 / 2)

百年繁复 草海之文 1170 字 9个月前

也就是拓跋焘在小小的悬瓠县城闹出巨大的笑话期间,留守在平城的崔浩和太子的关系产生了巨大的裂痕,由此产生了一件最大的冤案。

就在北魏太武帝出征期间,崔浩任命了冀、定、相、幽、并五州郡守,将太子拓跋晃任命的郡守全部予以罢免,这些官员统统由崔浩精选的汉族知识分子担任。无奈之下,这些被罢免的拓跋族官员灰溜溜地回到平城,都去太子东宫哭诉,指责崔浩擅专朝政。

太子拓跋晃不能放任不管,找到崔浩,据理力争。说:“先前征派的州郡人选,都是些在职已久,勤劳问政的干部,所以才提升为州郡牧守,崔公你新征的人选,应该在各州郡、部曹历练几年,或为属员,或为副职,其后提升才是,这是历来对新任官员的一个试用期。你这一来,完全打乱了我的部署。”

崔浩蛮横地说:“我以司徒之职,任命委派吏员,这本来是份内之事。况且,这五州郡人选也已经上任,既成事实,就这么办好了。”

拓跋晃在灭佛和官员任免这两次事件中和崔浩的较量都失败了,心里很不舒服,回到东宫,即招集拓跋部落的望族大户旧门阀,罗列崔浩的罪状,等皇帝回来之后,去向皇帝告御状。

几天之后,皇帝终于回到平城。太子急忙拿好罪状,去到皇宫,却没见到皇帝,拓跋焘刚回来又到东郊狞猎去了,还要两天才能回来。

拓跋晃心生一计,又刊列崔浩一条罪状,命人表奏太武帝。然后对中书侍郎,领著作郎高允说:“圣上对《国史》暴露国恶一事十分震怒,要追究你们几个著作者的责任,高公要免祸,唯有将责任全部推到崔浩身上,到时候我才好帮您说话。”高允没想到太子这么关心自己,噙着眼泪点头应允。

太子拓跋晃见高允中计,听说皇帝回宫,急忙带着高允去向皇帝请罪。拓跋焘因《国史》事件正在气头上,一见到高允就指着他的鼻子怒骂:“朕命尔等撰修《国史》,原是为了彰显我拓跋家族的文治武功,想不到尔等不仅不正面颂扬,连朕的祖宗三代都骂了个遍,你们这不是饱修国史,而是暴露国恶。你说是谁指使你这么干的?”

高允也是个忠直耿介的“笔头公”,跪在地下不卑不亢地说:“秉笔直书是史臣的职责,没有谁指使我,‘国史’都是我一人撰写的,微臣这是秉承良心,尊重事实,书就千年信史。如果圣上认为不妥,要剐要杀,都冲着我来!”

听了高允的话,父子二人都大吃一惊,没想到大臣中又出现一个“笔头公”。拓跋焘气得无语,好半天才哆嗦着说:“好,好好!算你狠,你是个硬骨头,朕饶你不死!”

太子拓跋晃罗织罪名,本来是为了构陷崔浩,没想到耿直的高允会一人揽责,事态完全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了。拓跋晃见势不好,赶忙启奏说:“众所周知,国史并非高允一人所为,崔浩身为总编修,罪在不赦。况且,将国恶丑事勒石铭立,置之于通衢大道,糜费国家资财,沾污先祖形象,皆他一人所为,理应由他承担责任。”拓跋焘好半天才咬牙切齿地吐出一个字“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