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三长”不输盐铁论之税赋改(1 / 2)

百年繁复 草海之文 2200 字 10个月前

如果说“班禄”只是牵涉到各级官吏的薪酬改革,那么,土地制度的改革则是牵涉到全国各阶层人民、各族人民的重大改革。在此之前,就因为土地改革,多次引发纠纷,还引发了崔逞被杀,窦艳犯罪为仆的重大事件。所以在实施“三长法”的时候,文明太后和孝文帝都对此特别慎重。

“三长法”实行之前,北魏地方基层政权掌握在宗主手里。宗主的前身,就是坞壁主。北魏统治集团与坞壁主的合作,已经很多年了。坞壁主的代表,有的担任朝廷官职,有的当了地方的守、令。一般的坞壁主,得到“宗主督护”(相当于地方自治委员会的主任)这一官职做护身符,用“宗主”的名义,“督护”地方,负责地方的社会治安,替朝廷征收租赋,和朝廷分享压榨人民的权力。

在“宗主督护”的情况下,一户往往包括一二十家,三五十家,多的达百十家。“宗主”向朝廷交纳租税。这些租税包括:租粟二十石,绸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绸外帛一匹零二丈,这叫做“常赋”。常赋之外还有“杂绸”,杂绸就是因国家突然的事变,如战争、赈灾、抗旱等紧急征用的物资。其中还包括各种劳役。

北魏在实行“班禄”以后,每户又增加粟二石,帛三匹。如果按一户三五十家平均分摊这些租绸,这样的税赋显然不重。

但“宗主”往往把应交的分额扩大一二倍,而且总有说不尽的“杂绸”平空降临。“宗主”家老百姓的负担就非常重了。这样的结果:有钱有势的人家“兼并有余”,一般老百姓“糊口不足”,而依附“宗主”“坞壁主”为生的奴仆,杂役(战争中赏赐的俘虏、女囚)的命运就更惨了。

鲜卑拓跋实行的“宗主督护”或者“坞壁主”自治,实际上都是草原游牧酋长制的缩影。尽管两者之间缓和了矛盾,“宗主督护”使汉族豪强和“坞壁主”鲜卑拓跋贵族互相之间在政治、经济上相安无事。他们都掠夺、截留了大量的财富,中央财政却受到极大的影响。

李冲等人设计的“三长法”是以古法来改编户口,使用的是汉族传统的什伍长制,以此代替鲜卑旧俗的“宗主督护”。

“三长法”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这样,原有的大户成了小家,宗主的权力得以削弱。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发徭役和兵役;负责本长范围内的社会治安。对中央集权制的北魏来说,是把中央管制的神经末稍延伸到了每家每一户。

实行“三长法”以后,过去以户为单位的赋役制,变成了以“家”为征收单位。一人一妇算作一家,每年向国家交粟二石,布或帛一匹。没有成亲的男子,四个人相当一夫一妇的赋徭。占有奴仆和耕牛的人家,妇婢八人或耕牛二十头,交一夫一妇的负担。从赋徭的惩征收来看,大官僚大地主、土豪得到了特殊的保护,因为只有他们才占有奴婢和耕牛。

要实行“三长法”,北魏朝廷内部有两种不同意见,反对实行“三长法”的代表人物就是中山王王睿的属官——中书侍郎郑羲。

“三长法”的设计方案开始曾经征求过郑羲的意见。王睿死后,三长法的制定就收归李冲,郑羲即被冷落。为此,郑羲从“三长法”制定伊始即有本能的反感。他认为这个办法好是好,却不一定行得通。

郑羲对孝文帝说:“三长法试行一下,如果失败了,圣上才知道本人之预见,言之不谬也。”郑羲这个人本来就是个贪污犯,但他的名声太大,和李冲又是姻亲关系,此人却是个十分吝啬的家伙。

郑羲在做西兖州刺史时,天天有人送贿上门,送来的美酒,从西门送进来,他在东门就把美酒卖出去,还说是自家酿造的。那些来送礼的人,却连一口酒、一块肉也吃不到。这么个吝啬的大知识分子却是反对“三长法”的首要人物,文明太后祖孙二皇帝不能不认真对待。于是,在廷议的时候,要求百官就此事充分地发表意见。

在辩论会上,李冲就“三长法”的细节予以仔细说明:“在征收的棉帛中,十匹为公调(相当于当今的国税),二匹为调外费(相当于当今的地税),三匹为百官俸(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地方上八十岁以上的老者,以及病残、孤独贫穷而交不起常赋的,由三长法内调食供养。”

太尉拓跋丕说:“三长法若实行,于公于私都有好处。但现在是农忙时期,若派人下去清查户口,恐怕会引起老百姓的骚动,影响农事。我看不如等到冬天,等农闲了再派员下去实施。”

内秘书令李冲说:“要实行三长法,趁农忙时下去最好。老百姓知道对他们有利。改起来就容易得多,况且,农忙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农田劳作,就不会有藏匿及错漏户的现象。”

“三长法”实际是和税赋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捆绑在一起的综合制度改革。可以说是一个根本大法,照顾到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剥夺了“坞壁主”“宗主”对抗中央政府的权力,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

此时,几经挫折的反对派已经变得十分聪明了。再不是明目张胆地反对,而是把实施的时间陷进如何实施,何时实施这样的细节之中,使之长久不决地拖延下去,让改革方案停滞在案桌上。

文明太后对这种阳奉阴违的作法了如指掌,一锤定音地说:“设立‘三长法’,税赋有常调,杂调的来源和份额变得更加透明。苞荫之户也成了纳税人,偷漏户口的现象将得以遏制,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为啥还要久拖不决呢,从本宫宣布之日起,全国即日施行!”

文明太后下了懿旨,全国遵照执行。反对派的首领郑羲、拓跋丕鼓动各地地方势力用各种办法阻挠“三长法”的实施,借口是“加重了老百姓的税赋负担。”李冲亲自带领军人衙役,在京畿一带强制推行。

豪强“宗主”再不敢冒领“常调”“杂调”,税赋比原来减轻,只有原各种负担的十分之一,反对“三长法”的老百姓都鼓掌欢迎。由点带面,一时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