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五章 宫廷惊变显阳殿之转危为安(2 / 2)

百年繁复 草海之文 1757 字 10个月前

守候在病榻前的大臣们嚎啕大哭,领军将军于忠擦拭眼泪,一边向侍中、太子少傅崔光征询意见,此时在场的四名大臣还有詹事王显,中庶子侯刚。三人中崔光职务最高,当即指示:“先皇晏驾,众大臣随我去东宫,迎太子去显阳殿,正天子圣位。”

王显是高肇同党,深知先皇晏驾,新皇登基,还有策任顾命大臣,任免官员,赦免罪囚等一系列大事要办,这是抓权的关键时刻,怎么能让别人牵着鼻子走呢,就伸手拦住三人的去路,说:“先皇殡天,中宫还得皇后娘娘主政,须待天明,禀明皇后,由娘娘发懿旨,才能办理军政事务。”

崔光那么聪明的人,怎会不知道这是王显的阴谋,伸手拨下王显展开的双臂,对于忠、侯刚二人说:“天位不可暂旷,怎么能等到明天呢,我们走!前去迎接太子。”

非常时期,怎么能由崔光任性,王显再一次拦住三人的去路,说:“这事崔大人可不能擅自主张,应该奏请中宫。”

崔光双眉剑竖,一拍案桌,怒喝:“先帝崩,太子立,这是皇帝继位的日常典礼,何须等候中宫的命令。王詹事若果不愿意迎接新皇登基,那就在这里为先皇守灵吧。”

阻挠新皇登基,那可是诛灭九族的重罪,王显脖子上有几颗脑袋?王显嗫嗫嚅嚅,再没找出一条理由反驳崔光,只得乖乖地跟在崔光二人身后,去太子东宫迎接新皇帝元诩,一路上却在心里暗暗打定主意,拟定好了顾命大臣的人选。

元诩此时才五岁,即被老师扶持,来到显阳殿,向先帝哭哀。其后由崔光暂领太尉之职,奉册进献玺绶。太子跪受,换上冠冕衮服,崔光扶太子登太极殿御座,接受群臣朝拜。

崔光带领当晚值夜班的文武大臣,跪于庭中,北面稽首,三呼万岁,元诩在御座上面南颔首,接受礼拜,完成登基典礼。此人即是肃宗皇帝。改元大赦,委派中常侍刘腾携带诏书,出使前线,召回西征,东防的军旅。

新皇登基,毕竟只是个五岁的娃娃,名义上的皇帝。此时军事大权都掌握在司徒高肇手中。领军将军于忠只是掌握着京畿万余名羽林军禁卫部队,而且,高肇的心腹王显等人还在朝中摄居要职,时刻监视着敌对派的一举一动。这一切令于忠如芒刺在背,寝食难安。

新皇登基的第二天,于忠就和羽林军军官邢豹等人商量,一致认为:肃宗皇帝元诩年幼,未能亲政,应该敦请太保、高阳王元雍入居西柏堂,庶决政务;以任城王元澄为尚书令,总摄百官。于忠点头认可这方案。众人写就懿旨,而后去向高皇后讨要敕命,于忠以刀剑“请示”,想来高后不会不准许的。

几个人在羽林军值勤办公室书写懿旨,还没写毕,小黄门刘思逸匆匆地跑来汇报说:

“詹事王显已知道了于忠等人的计划,他因与任城王元澄(即拓跋澄)不和,害怕元澄出任顾命大臣于己不利,已抢先一步,从皇后处弄到懿旨:‘诏命高肇为司徒,录尚书事;王显为侍中;渤海公高猛为侍中,任命三人为顾命大臣,辅佐新皇。’此时,王显已率中常侍孙连伏等中宫太监来宣读太后懿旨。”

于忠因刘思逸两次报信化解危机,决定在职权范围内对刘思逸实行嘉奖,当即送上一把带环的大刀给小太监,对他说:“刘太监精忠报国,本将军在职权范围内授你直阁队主(羽林军值勤小队长)之职。”刘思逸感恩戴德,叩头谢恩,昔日的小和尚、小太监摇身一变成了羽林军的直阁队主,穿上了军装,在值勤室人模狗样地当班值勤了。

刘思逸刚刚换上军装,摆弄着手中咣当作响的带环大刀,就看见王显张扬着手里的懿旨,带领孙连伏等人春风得意地向显阳殿走来,人还没走拢,老远就对站在殿门前阶沿下的于忠大声呼喊:“于大将军,请听高皇后懿旨。”

于忠冷眼看着王显,王显倨傲地一挥手,中常侍孙连伏展开懿旨,宣读:“任命司徒高肇录尚书事;王显为侍中,渤海公高猛为侍中,三人同为顾命大臣,辅佐新皇。”

于忠鼻孔里哼了一声,一把抓过孙连伏手中的懿旨,指着印鉴对王显说:“高皇后金印下角有一条隐隐可见的青龙,是为暗记,你这懿旨印件没有暗记,分明是伪造的娘娘懿旨,来人,把王显给我拿下!”

随着于忠的命令,刘思逸带领值班羽林军卫士抓住王显,反剪双手,押送进值班室,随行的孙连伏等人一看不好,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王显一路挣扎,大声吼叫:“于忠,你小子竟敢抗命,撕毁皇后懿旨,犯下诛灭九族大罪!”

于忠走上前去,挥起磨盘一样的巨掌,叭叭两下耳光,打得王显晕头转向,两颗门牙从嘴里喷薄而出。打了人,于忠还不解恨,一口涶沫吐在王显脸上,怒骂:“你他妈的伪造公文,假传娘娘懿旨,这才是犯下诛灭九族的大罪。老子问你:当年于皇后死得不明不白的,是不是你小子使的鬼计?”

王显气喘吁吁地吐出口中鲜血,大声嚎叫着:“你于忠狗杂种这是公报私仇。”

“老子这是旧恨新仇,我再问你:先皇发病才两天就殡天,难道不是你医治无力的结果。或者说,这就是你有意谋杀皇帝。”于忠此时急于要杀人复仇,把所有的污泥浊水都一股脑儿地泼在御医头上,懒得再和他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