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左人城造反的鲜于修礼杀魏军杀得起劲,没想到背后有人要起劲杀他。他的势力正扩大发展,洋洋得意时,无意间被部下元洪业斩杀。鲜于修礼的亲兵同时尽数被杀,只有一个十八岁的青年,见势不好,以手抱头,从司令部后面的悬崖滚落而下,掉落在荒草丛中,躲过追杀,拣得了一条性命。这个十八岁的青年复姓宇文,名泰,字黑獭,因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作者有必要向读者介绍此人。因为他一生的故事比我的文章更精彩。
宇文泰的先祖是炎帝神农氏,也是不折不扣的汉族血统。炎帝一支被黄帝所灭,子孙后人遁居朔野(六镇一带),鲜卑人仰慕他们有文化,会计算,尊奉他们为部落首领,统率鲜卑十二部。
世事沧桑,鲜卑酋长有个叫普回的,在一次狩猎时,因挖掘捕兽的陷阱,掘出了一枚有三纽的玉玺,玉玺上面刻有文字“皇帝玺”,也不知道这是哪朝哪代一个想当皇帝的野心家的遗物。普回如获至宝,觉得这是上天赐给自己的宝物,既然上应天命,应该为部落确定尊号。鲜卑人称天为“宇”,称君为“文”,故尔,普回将自己的部落定为宇文部。后来,这部落的人即以此为姓。
宇文部族生活在鲜卑的边缘,既不被本民族看好,也不被外民族认同,纯粹是在夹缝里生存,在世人眼中他们是“胡非胡,汉非汉”的奇怪民族,这才是真正的异类。
沃野镇在破六韩拔陵造反的时候,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纠合乡里乡亲,举刀枪自卫,杀掉了破六韩手下的大将卫可孤,逃到中山。另一个造反头目鲜于修礼见宇文肱颇有号召力,收编了这支队伍,命令他仍统率自己的余部。
鲜于的部队在定州的战斗中被官军击败,宇文肱也战死。儿子宇文泰因为跟随在主帅鲜于修礼身边,未被战火殃及。鲜于修礼率领残余部队往大山深处转移,在与部下元洪业会师的时候,被元洪业所杀,在这场内讧中,宇文泰逃脱性命,气急败坏地前往统帅葛荣处报信,要葛帅提防元洪业,莫踏鲜于修礼的复辙。
葛荣正急于扩大自己的势力,早就想吞并元洪业的部队,当即命令宇文泰带路,在大山里设下埋伏。
元洪业本是定州城里的一个小混混,惯于吃喝嫖赌、斗鸡走狗。孝文帝将拓跋改姓为元以后,元洪业本来和拓跋家族没有一丁点儿关系,就因为姓元,真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大姓,是天子的本家,处事更加猖狂,居然有了称王称霸的野心。历史就是这样的可笑,也总是会产生一些可笑的人物。
定州城里,四月初八那一天是赶庙会的日子,自我感觉良好的元洪业在定州城里惯于称王称霸,公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调戏良家妇女,平时他调戏的妇女都忍气吞声,而这次却遭遇了不然——这个美女乃是定州郡守刚刚过门的儿媳妇。双方发生斗殴时,元洪业失手杀死了郡守的儿子,惹下大祸,他仓惶逃窜,不得不落草为寇,投奔了鲜于修礼。
于谨惯于骗人,更惯于使用离间计,晓得了元洪业的过去,就对这个小混混说:“你是天子本家,一笔写不出两个元字,只要你杀死鲜于修礼,向政府军投降,皇帝既往不咎,还会封你为王爷。”元洪业一听有这种好事,自然按照于谨指示的光明大道走下去。
元洪业在率部向魏军投降的途中,被部帅葛荣斩杀。葛荣收拢鲜于余部,又收拢杜洛周在范阳被打散的部众,势力越发强大,部队达十万之众,野心也急剧膨胀。他不愿再屈居人下,公然消毁了鲜于修礼的旗帜,自树旗帜,自称天子,率部队攻打河北重镇灜州(今河北河间)。
广阳王元深奉命剿匪,率部队紧追不放,因出于对元徽的顾忌,更出于对葛荣的畏惧,只是做出追击敌人的样子,一路小心谨慎,不敢贸然出战。随军监视元深的章武王元融是个典型的“二百五”,多次指责元深畏敌如虎,不敢放手一搏,吵吵闹闹的就要带领部队出击。
本来,元深、元融两人身份是一样的王爷,官秩也是平级的;可是,既然元融是朝廷派出来监视前锋主帅的亲王,就是钦差大臣,他若有个三长两短,元深无论如何是脱不了干系的。
不过,从内心深处来说,元深是前锋主帅,一方诸侯,很讨厌元融在自己面前指手划脚,多嘴多舌的,俨然是钦差大臣的样子。出于这样的阴暗心理,元深内心深处巴不得有人对元融实施“钳口术”。最好是能够让其永远的闭上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