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子攸站在城楼上,望着惨白的一片,听着城外的哭声如乱蚊哀嚎,也抹了抹枯涩的眼眶。面对毫不退却的敌军,又交不出尔朱荣的尸体,无奈之下,元子攸望着身边的朱瑞,说:“你最了解这群胡蛮,可有办法退敌?”
朱瑞想了想说:“这个尔朱拂律归是个利欲熏心的家伙,也许用铁券丹书可以收买他们。”孝庄帝此时病急乱投医,一听说有办法,急忙吩咐:“好呀,那快去试试。”
朱瑞不一会儿携带皇帝颁发的铁券丹书,开门出城,进入尔朱世隆大帐。尔朱世隆见到朱瑞,朋友相见,好一阵亲热。
朱瑞落坐之后,说明来意。尔朱世隆听说皇帝为了收买他,颁赐这么件铁券丹书,愤而将其掷到地上,对朱瑞说:“你回去告诉元子攸,太原王功格天地,赤心奉国,他元子攸背弃自己的誓言,枉加屠害,今天又使出这两行铁字,谁还会相信,又怎么能让人相信,我们只愿为太原王报仇,不需要他赏赐的高官爵位,铁券丹书。”
朱瑞只得捡起铁券丹书,灰溜溜地逃回洛阳城,向皇帝报告。
站立孝庄帝身后的尉然听了朱瑞的报告,向皇帝启奏说:“胡虏如此猖狂,不听善言;和他们讲道理,只能晓以刀兵,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请陛下责命王公贵族拿出资财,招募勇武,微臣愿领兵退敌。”
此时要王爷们出钱招募士兵,元子攸没表态,拿眼睛看着元徽、元彧、元诲等众位王爷。王爷们都晓得“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纷纷赞同,特别是城阳王元徽,胸脯拍得比谁的都响,嗓门特别粗大,首先表态说:“同运唯艰,我等皇家宗亲举家纾难,在所不惜,陛下尽管去办吧。”
尉然领命,在皇城外西单市场招募勇士,报名的人踊跃,招聘者却拿不出一分钱的安置费。王爷们都是些贪图安逸的家伙,一钱如命,要他拿钱,比挖他的肉还恼火,哪个愿意从口袋里往外掏钱。皇帝此时也没法,只得打开国库,发放安置金,招募壮士,一天之中,居然招募铁血男儿万多人。
尉然即将出征,大有“不夺楼兰誓不还”的气概,对皇帝请求说:“微臣此去,家中尚有小弟尉能、尉仁,都才几岁,还在读书,请陛下善待我弟。”(尉兴庆果然不负乃兄之望,后来在高欢军中战功卓著,请读者读此书姊妹篇《山河破碎》)。
尉然以必死的信念,交代了后事,带领这万多人的敢死队员,出城迎击一千人的尔朱拂律归,如果单以人数确定战争的胜负,胜利应该是毫无悬念的。可惜,这一万多人的部队,全都是刚放下锅碗瓢盆的小市民,连一个会骑马的战士都没有,空有杀敌勇气,了无杀敌本领,尉然一介书生,带领着一万人的没有经过一天正规军事训练的散沙队伍,要和杀人不眨眼的正规军对抗,无异于将一万只绵羊送进一千只狼的群体,这“毫无悬念”的事还真的就成了悬念。
双方在洛阳城西门外的空地上展开激战,经过十几次冲杀,一万铁血男儿,全部壮烈牺牲。尉然拼死杀敌,被尔朱荣部队的千牛刀砍成无数肉块,鲜血染红了瀍水河,尸骨堆放满了十三里长亭。这一战下来,十万居民的洛阳城,可说是家家有烈士,户户垂挽联。
十月初六,皇子诞生,皇帝再次宣布大赦。面临这样大的喜事,洛阳城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强虏在城外挑战,无人能抗衡,户户吊丧的洛阳城尽都为亲人垂泪,哪个会为皇子降临而开笑颜。
士民们每天看见尔朱世隆的部队在城门下挑战,肆意辱骂,极尽猖狂,却没人敢领兵抗敌。元子攸这个皇帝更是被尔朱世隆的部队骂了成千上万遍的“缩头乌龟”。
孝庄帝无奈,召集臣子们商量了无数遍,尉然的惨死就在眼前,洛阳城里已无丁壮可以招募,大臣们吹牛皮,拍胸脯是好汉,临阵御敌,却人人打“缩脚牌”。一连几天,没人吭声。这时,一个铁血男人看不过意了,振衣而起,主动请缨,他就是梓潼(今四川三台)人李苗。
当年,十五岁的李苗为叔父李略报仇,会同好友淳于诞,不远千里,从涪城(今四川绵阳)徒步千里,前往汉中投奔北魏,被封为龙骧将军,带领先头部队为向导,引领高肇的大部队攻占四川,在北魏极有声望。李苗脱掉身上的长衫,跪在孝庄帝面前,激昂慷慨地说:
“小贼如此猖狂,今朝廷有不测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节之日,臣虽不武,却不怕死,请给我一支百人的小分队,夜下河渚,毁断河桥,截断尔朱老贼退路,关起门来打狗,还怕他不仓皇溃逃。”
众大臣见有人出面退敌,都纷纷议论起来,尽管李苗只是个通直散骑常侍,并非职业军人,却认为李苗的建议可行,反正伸李苗的手去捉蛇,不用担心自己的手被螫,众大臣都纷纷称赞李苗勇挑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