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兆扫平纥豆陵步蕃,委任高欢坐守六镇,自恃功高盖世,目空一切。他还在犹豫自己是不是应该吸取尔朱荣的教训,不能只当权臣,应该坐上北魏皇帝的御座,才能名正言顺地指挥全国,也才能躲避一世佞臣的恶名。
尔朱兆正准备找一个高级参谋为自己看看相,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宣布登基,突然听北乡公主说尔朱世隆等人在洛阳拥立了一个名叫元恭的家伙为节闵帝,一时把尔朱兆气得差点吐血。妈的,这一切都是尔朱世隆、尔朱天光、尔朱彦伯等人在汾阳王尔朱兆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无知无礼的擅自主张。
尔朱兆本来就是个自视甚高的牯牛,莽打莽撞,谁也没放在眼里。此时,听说这些家伙为了拥立皇帝,居然把自己这个功勋赫赫的汾阳王排斥在了一边。尔朱兆大怒,也不顾父兄亲情,传檄飞报洛阳。自己领兵五万,准备南下洛阳讨伐佞臣尔朱世隆等人。
消息传到洛阳,尔朱氏诸人惊恐不安,想来想去,必须派人去阻止尔朱兆的部队南下。去游说尔朱兆,这可是刀口舔血的营生,众人请华山王元鸷为抚慰使,北上劝阻这条牯牛。
元鸷不晓得好歹,以为有了在尔朱世隆面前立功的机会,风急火炕地赶到晋阳,参拜汾阳王。尔朱兆一看朝廷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华山王来劝说名震四方的封疆大吏,更是增添了被小看的愤怒,不等元鸷开口,啪啪就给对方两个耳光,拔刀要斩来使。元鸷见势不好,膝盖骨一软,跪地求饶。
尔朱兆用宝剑指着元鸷的鼻尖破口大骂:“你他妈的黄口小儿,只晓得坐在朝堂,坐享其成。不会杀敌,公然跑来遏阻我的神武之师,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
这话明是骂的元鸷,其实是骂的尔朱世隆、尔朱天光等人不会杀敌,只知揽权窝里斗。
元鸷听出了汾阳王话里的寓意,忙不迭地陪罪说:“洛阳一班小人无视大王尊严,冒犯虎威,确实该死。”
面临死亡考验的人,再傻的傻瓜也晓得往对方肚皮里灌迷魂汤,王爷把一顶顶高帽子不停地戴到尔朱兆的头上。有了这样的高帽子戴在头上,这条犟牛心中总算舒服了些,慢慢地收回宝剑,怒骂一声:“快滚!回去告诉尔朱世隆,让他亲自来晋阳给老子赔礼道歉。”
尔朱兆是尔朱世隆的侄儿,公然爬到尔朱世隆头上当“老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个伦理辈份的灵牌打得粉碎。
尔朱世隆此时在京独揽大权,正在过皇帝瘾,听了元鸷的汇报,吓得发抖,若是不及时阻止尔朱兆的部队南下,说不定洛阳又会重演“河阴之难”的悲剧,那时受罪的可不是大臣,而是尔朱氏诸人。这样严重的后果谁都清楚。可是,谁能去阻止这条发狂的疯牛呢?尔朱世隆知道北上晋阳请罪必然凶多吉少,不愿去,不想去,不敢去,又不能不去,不敢不去,如坐针毡,一时没了主意。
一旁的朱瑞见尔朱世隆手足无措的样子,向尔朱世隆建议说:“太保(尔朱世隆)自然不能北上晋阳,这洛阳离不开您呀,再说,太保到了晋阳,犹如羊入虎口。尔朱兆那家伙的刀剑是最不讲情面的。为防不测,太保最好是另派要员前往。尔朱彦伯温柔敦厚,在尔朱家族素怀人望,他和尔朱兆关系又最好,派他北上,一定能不辱使命。”
这话不错,尔朱彦伯这人更不错。尔朱世隆当即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陪罪信,备办大量礼品,派尔朱彦伯浩浩荡荡地北上晋阳。
尔朱兆收了礼品,读了尔朱世隆那一封人情美美的信,又有尔朱彦伯在一旁不停地赔罪,实在不好再找借口发泄,也就借坡下驴,收兵回营,化解了一场干戈。
尔朱彦伯回到洛阳,兄弟二人为感谢朱瑞,决定在太保府设宴款待这个高参。酒席宴上,朱瑞尽管表面谦虚,却是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此人此时一枝独秀,受到众人不停的吹捧,坐在一旁的侍中、骠骑大将军斛斯椿心里犹如打翻了醋坛子,很不是滋味儿。
斛斯椿此人本来就是个反复无常的奸诈小人,心理相当阴暗,北魏的灭亡,和此人有很大的关系。他是个只管自己活得开心、过得滋润的人,更是个见别人过得开心、活得滋润,他心里就不舒服的家伙。此时见朱瑞独占风光,就设计陷害。酒宴之后,此人已有了主意。见主人送走客人去了,就准备好了一切材料,待主人回来的时候,就对尔朱兄弟二人说:
“司徒、太保二公这么聪明的人,你们真是还蒙在鼓里,被别人卖了,还帮着别人数钱。”
尔朱彦伯一笑,说:“我兄弟二人阅人无数,也不至于会傻到那种程度吧。”斛斯椿从兜里翻出一迭草稿,这本是他早先写信,向尔朱兆卖乖,要其出兵晋阳,讨伐权倾朝野的尔朱世隆,信未发出,尔朱兆已发兵,此信一直秘藏未用,此时正好派上用场。
斛斯椿把皱巴巴的一团草稿纸摊开,让尔朱世隆看,趁机放烂药说:“正是这个朱瑞,去信要尔朱兆发兵晋阳,又在洛阳充当息事宁人的高级泥水匠,骗取你们的信任。好在我的眼线捡到了这封信的原稿,才让这个巧伪人原形毕露。”
尔朱世隆此时被吹昏了头脑,不辨东西,一看信的内容果然如此,恨恨地一把将信稿撕得粉碎,咬牙切齿地说:“我没想到朱瑞原来是这种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