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 其实兵部尚书熊廷弼一直在关心辽东的战事。
按照他当初的设想辽东至少要增加到十六七万兵马才能遏制住建州。
不过随着袁应泰的大败使得大明损失了数万精锐,加之李献忠的精兵计划,如今辽东全镇也不过十万人马,却压的建州喘不过气来了。
他也不得不承认,宁远伯李献忠不仅仅是作战勇猛,在战略规划上也是一个天才。
如今朝廷对付建州其实主要是依靠李献忠手下的开原、铁岭、抚顺三路。
李献忠仅仅凭借手下3万人马就彻底掌握了战场主动。
而放弃了宽甸堡之后,南线明军的压力顿时减小了许多。
蓟辽总督阎鸣泰只需要利用上万精兵守住鸦鹘关同清河堡一线,就能彻底稳住南线的局势了。
很明显如今辽东的“北攻南守”策略不但奏效,而且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开支。
光是7万人一年的军饷就替朝廷省下了126万两白银。
而李献忠攻伐建州更是只出动了2万人,这样的规模即使打上个一两年朝廷也是可以承受的。
所以对于叶向高提出的增兵辽东,他是不赞同的。
一来是大大的增加了朝廷的负担,二来也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建州北面的险要之地,诸如界藩城、萨尔浒、古勒寨已经全部掌握在大明手中了。
现在赫图阿拉北面只剩下一个马尔墩寨了。
只要拨发足够的弹药和军备给宁远伯李献忠,要攻克那里是早晚的事情。
另外从战略层面考虑,如今建州正处在内讧之中,如果明军此时大兵压境,他们肯定会暂时放下内部矛盾,全力同明军决一死战。
若此时明军暂缓进攻,说不定能让他们继续内讧,甚至出现火并。
所以熊廷弼不赞成向辽东继续增兵,在宽甸开辟第二战场。
熊廷弼是内阁成员中最知兵的,他的意见应该是最据权威的。
不过东林党人为主导的内阁可不是这么看的。
他们认为此时建州大乱,乃是彻底解决建州问题的大好时机。
李献忠在马尔墩寨磨磨蹭蹭的,明显有养寇的自重的意思。
泰昌帝当初就对辽东李家的势力十分忌惮,故而才要求李献忠发兵攻打建州。
可如今明军的伤亡并不大,战后辽东李家会更加尾大不掉。
既然李献忠不愿意速攻,那么朝廷只能增加兵马开辟第二战场。
这样一来肯定会加速建虏的崩溃。
一来可以避免李献忠独占平定建州的大功,另外也能刺激其加强攻势有助于彻底解决建州之患!
如今“齐、楚、浙”三党在内阁人微言轻,七位阁臣之中只有次辅史继偕同熊廷弼两人反对。
由于阎鸣泰是以蓟辽总督兼任的辽东巡抚,很快内阁就让叶向高的得意门生王化贞就出任辽东巡抚。
而天启帝此时毕竟才刚刚登基,不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
得知内阁不但拨发了军资,还要给辽东增兵,可以尽快结束对建州的征伐,他就爽快的同意了对王化贞的任命。
毕竟现在已经不是万历朝了,虽说朝会不是天天举行,但大臣要见皇帝还是很容易的。
天启帝直接在朝会上应允了此事,司礼监也不可能再驳回内阁的相关票拟。
不过魏忠贤还是利用自己秉笔太监的权利对内阁的票拟进行了修改。
叶向高等人原本是要想彻底架空阎鸣泰这个蓟辽总督,让阎鸣泰直接搬出辽东坐镇蓟州。
司礼监以阎鸣泰坐镇辽东劳苦功高为由,拒绝让其撤离辽阳。
有阎鸣泰这个蓟辽总督坐镇,多少还是对王化贞有一点制约的。
不过阎鸣泰知道自己在这个蓟辽总督任上应该也呆不了太久了。
因为他已经听到了风声,内阁有意将原本三年后的京察提前举行。
大明规定每六年要对南北两京的官员进行考察,谓之“京察”。
京察时,四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亲自考察,四品以下的官员由吏部、都察院会同考察,如果考核不合格的官员,则会被直接罢黜,削职为民。
四品以上官员的京察主要是通过臣子写“自陈疏”的形式,由臣子自己向皇帝报告过去六年工作中的种种不足,希望皇帝能够罢黔罢黜自己。
皇帝在看完自陈疏后,通常对臣子多加鼓励,然后将其留任。
所以这种四品以上官员的京察往往是留于形势,根本就无法起到监督的作用。
而万历后期由于党争的兴起,京察则是直接演变成了党争的工具。
谁掌控了吏部和督察院就能对其他党派进行清理。
万历45年的那次京察中,“齐、楚、浙”三党就是利用京察直接将东林党人几乎全部清理出了朝堂!
如今东林党人想将京察提前,很明显就是要利用京察进一步清理“齐、楚、浙”三党的官员,使得朝廷变成东林党的“一言堂”。
一旦东林党彻底掌控了朝局,那么自己这个蓟辽总督是一定会被他们拿下的。
不过这次辽东巡抚的换人,却在辽东官场引起了轩然大波。
因为红透山运铜的利润中,有一成归属辽东巡抚衙门,这一成直接被阎鸣泰当做辽东官员的福利分给了众人。
此外李献忠又将营口关税的三成给到了阎鸣泰,阎鸣泰也会拿出一部分分给下面的官员。
而且运铜线沿途的沈阳同辽阳官员也能额外的搞到一些收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李献忠同阎鸣泰如同这些辽东官员的衣食父母。
即使不在李献忠直属的开原三路,他们同样享受着辽东走私以及私设海关带来的福利。
很显然王化贞这位突然降临的辽东巡抚,在这里并不受众人的欢迎。
王化贞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此前长期担任户部主事以及右参议,对于辽东走私的情况他早有耳闻。
他也知道以自己的资历升任巡抚肯定是不够格的,何况还是九边之首的辽东巡抚?
如今增援辽东的兵马还在路上,他正好可以抓一抓辽东走私的问题,顺便借此树立其自己的威信。
很快他就得到了准确的情报,许多商人利用辽河上的运铜船走私货物到开原,然后再从开原出关转卖到蒙古诸部。
这可是李献忠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他正好可以借此树立威信,让这些辽东的官员们知道该站在哪头?
开原是李献忠的老巢,那里根本就是铁板一块,就算他派人去查,估计也查不到啥线索。
于是他决定突击检查辽河上的运铜船,抓到他们利用运铜船走私的实锤!
为了防止有人通风报信,他并没有调用辽阳的明军。
而是直接动用了自己的直属卫队,这些人都是自己从京师之中带来的,绝不会走漏消息。
很快在辽河同三岔河交界的河口处,就出现了四十余艘四百料的浅船。
这也是大明内河标准的漕运船只,每艘船的载货量约为三百石的样子,船上配有十名船夫和卫兵。
而船头上飘扬的矿旗,则表明了这些船是负责运送铜矿的矿船。
巡抚衙门的书吏对王化贞说道“启禀王巡抚,根据可靠情报这些运铜船上装着大量貂皮准备从营口运往天津港贩卖。”
在王化贞的授意下,这些士兵很快就设卡逼停了船队。
运铜的矿吏怒问道“这可是辽东的运铜船,你们何故阻挠?”
书吏说道“巡抚衙门接到举报,说有人利用运铜船趁机搞走私,我们奉王巡抚之命在这里设卡检查,还请你们给与配合?”
此时只听见船舱内传来一个尖锐的声音“辽东巡抚衙门真是好大的胆子,居然连辽东矿监的运铜船都敢查验,你们难道不知道这些铜锭是叶赫部上贡给陛下的,耽误了运铜的进度你们承担的起这个后果吗?”
王化贞没有想到辽东矿监马云居然也在船上,于是他也只得走上前台说道“马公公亲自押运铜矿,真是辛苦了。本抚这也是接到多次举报,故而只得在这里设卡查验,还请公公配合!”
马云也没有好气的说道“咱家是奉命回京向陛下汇报铜矿的情况,王巡抚今日一定要查验也行。若是查出了走私的货品,咱家一定揪出走私之人给王巡抚一个交待;可若是你们今日找不出证据,这耽误运铜的事情咱家也一定会向叶首辅讨一个公道!”
看来这回是彻底得罪这位马公公了,不过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谢谢马公公配合,王某就只有得罪了。”
很快王化贞手下这些巡抚衙门的兵丁就登船进行检查。
这些兵丁将船的里里外外都检查了一边,就差没有翻过来了。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根本就没有查到任何走私的货物。
这是马云指着一个大箱子说道“这箱子里装的乃是咱家的私人物品,王巡抚是不是要打开来瞧瞧里面有啥走私品?”
王化贞只能抱拳说道“多有打扰,还请马公公恕罪!”
他明白,自己这是让人给坑了。
于是恼羞成怒的王化贞直接率兵来到了营口码头。
他想要直接在码头查获商人走私的证据。
却不料,自己尚未进入码头就遭遇了一队明军的拦截。
数百名骑兵将他们挡在了营口港5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