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授课(2 / 2)

在历史的只言片语中,李贺他只活了27岁,他出身于唐朝宗室,他仕途不顺。</P>

李贺自幼体形细瘦,通眉长爪,长相极有特征,他才思聪颖,年幼少时便开始写诗。</P>

相传贞元十二年,即公元796年,李贺正值七岁,两位名望盛大的文人韩愈、皇甫湜(shi)造访。</P>

李贺挥笔写下《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李贺从此名扬京城。</P>

在公元808年到公元809年,十九岁的李贺拜谒韩愈,献上了一首《雁门太守行》,他本可以马上入朝为官,振其家世。</P>

但是,因为他的父亲不幸早逝,于是在那个服葬必须以三年为全期为限的时代里,他都必须待在家中三年内不能入朝为官。</P>

三年后,公元811年五月,李贺进长安赶考,可才子遭人妒,有人借李父李晋肃之名,以避讳设局,将李贺困死考场,终生无法以进士入仕。</P>

二十一岁的李贺又返回长安任奉礼郎,是当时的华夏唐朝最小的官职。在那边,他如同鸟雀一般落困在名为“长安”的牢笼中,长达三年。</P>

为官三年间,他目睹了现实黑暗,浮华不堪。于是,他在那段时间写出了多首经典的诗歌。</P>

后来由于升迁无望,功名无成,他的妻子又因生病而逝去,于是辞官托病回到昌谷的他在夜里提笔落字,写下这首慨叹年命短促的《苦昼短》</P>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P>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P>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P>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P>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P>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P>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P>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P>

公元816年,李贺终于熬不住自己的病躯,与世长辞,年27岁。</P>

......</P>

“你们说,当初那个能写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少年经历了何等折磨,才能用一个“煎”字来盖棺定论自己的人生呢?”</P>

吴烨看向台下众人,除了心不在焉的知易,余下的人都在沉思。</P>

他没有等待学生们的回复,而是快速说道:</P>

“熬字太苦,烹字太烈,煮字太润。”</P>

“唯有煎,文火慢煎,一点一点炸透骨髓,让你亲眼见着,却无可奈何,最后唯有认命。”</P>

“翻身?”吴烨语气加重,“换一面继续煎罢了。”</P>

“旷世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P>

他的语气也变得有些感伤,“多年之后,一位名叫『李商隐』的诗人为李贺写下了一篇小传。”</P>

“在这篇传记的结尾,李商隐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P>

『李贺将死之时,曾看见一位红衣仙子骑着赤龙来到他的床前说,玉皇大帝建好了白玉高楼,召他前去写文章。</P>

可李贺想起了自己还在世的母亲,泪如雨下,自己要是走了话,谁来陪着她呢?</P>

然而,天命不可违,很快他的窗前便烟雾升腾,伴随着车轮声和奏乐声,李贺就此仙去。』</P>

“这当然只是比较美好的想象,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结局和李贺本身的气质太相符合了。”</P>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大家先下课休息吧。”</P>

吴烨说完,立马走出学堂,并在临走时看了知易一眼,后者似乎明白他的意思,只是坐在座位上脸色变幻莫测,最终用尽了所有力气才撑着座椅站了起来。</P>

“你没事吧?”李子大关心问道。</P>

望着对方真诚的目光,知易突然闪过一丝阴骘,大声喝道:“不用你管!”</P>

听到声音的学生都侧目看来,而李子大也是一阵发懵。</P>

“抱歉,我没事。”知易快步走出去,他不敢直视李子大的眼神。</P>

他感觉以前看向别人时也应该是这种眼神才对,自己是什么时候变得呢?</P>

还是说,当自己发现天叔是天枢星的时候,就失去平常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