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孙传庭在陕西(2 / 2)

“老人家,刚才你不愿说,现在该说了吧?”

老丈这个时候,才知道县里官吏让注意异常人员的目的。见孙传庭如此和蔼,哪里还不知道这是遇到了传说中的青天大老爷微服私访,县里那些贪官污吏是在故意阻挠。

所以一拍大腿,后悔道:

“大老爷怎么不早说!”

“早说我怎么会告诉王差役,早就把沈公渠的事情告诉你了。”

“这沈公渠啊,是万历四十六年的时候,知府沈老爷亲自主持修的。”

“这些年遇旱的时候能够收获粮食,多亏这条沈公渠。”

“沈老爷真是好官,还让衙役去贩盐,官代民课。”

“听说凤翔公差到京城探望他的时候,见他家里十分简陋,几乎一无所有。”

“这样的官啊,现在可不多了。”

“青天大老爷微服私访,也是这样的好官吧!”

一番话絮絮叨叨,听得孙传庭有些惭愧。他虽然称不上贪官,家中却颇为富足,回乡后大治第宅、辟园圃,与宾客赋诗谈笑。哪像这位沈知府那样,在京做官家里都一无所有,甚至在公差去拜访后才开火做饭。

『这样的官吏,我该向朝廷举荐啊!』

询问沈知府的名字,孙传庭得知是沈自彰,顿时有了印象,想起前些日子从邸报上看到的一个消息:

『光禄寺丞沈自彰,转任文选司郎中。』

『陛下已经重用他,不用我举荐了!』

曾任吏部稽勋郎,孙传庭对吏部的官员还是有些关注的。尤其是文选司郎中,哪个官员都会十分关心。

如今,他终于知道了,眼前老丈提起的沈知府,就是新任文选司郎中沈自彰。

『陛下任命这样的干臣做文选司郎中,这是天下之福啊!』

『希望沈郎中多选拔些和他一样的能臣干吏,把天下给治理好!』

转了这么多地方,眼前是他看到的最好景象之一。这让他对沈自彰颇有好感,认为提拔他担任文选司郎中的皇帝,也是一位明君。

尤其是想到皇帝登极以来,抚察罕、平阉党,不但稳定边疆,还扫清了朝堂妖氛。这让他更认可这位皇帝,愿意为皇帝治理天下出力。

仔细询问沈自彰在凤翔府做的事情,孙传庭对他的作为颇为认可。认为凤翔能有现在的局面,沈自彰功不可没。

在府县官吏到来后,他更是查阅当年沈自彰治理凤翔府的记载,询问各种政策的效果,对如何治理陕西,心中有了腹稿。

为了这件事情,孙传庭在凤翔府停留数天后,才在府县官吏的护送下,向东前往西安府。

此时,西安官吏早已得知消息,很多人前去迎接。

有这些人在身边,孙传庭显然无法继续查访,他只能按这些官吏的安排,直接前往西安城。

西安是汉唐故都,在大明也颇受重视。太祖朱元璋曾打算迁都西安,甚至派太子朱标查看。后来因为朱标回去后生病去世,迁都的事情不了了之,西安错失了成为大明首都的机会。

不过,作为首都的备选地之一,又是秦王府所在,西安城的建设还是很好的。

孙传庭抵达之后,便对此暗暗点头,认为只要有一支精兵,西安城就不可能会丢失。他有这座城池做依靠,可以放手剿匪。

作为陕西巡抚,孙传庭的权力非常大。按照朝廷制度,巡抚是朝廷派往地方的代表,正式职位是都察院佥都御史和兵部侍郎,有权监督和节制地方三司。

西安作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陕西按察使司、陕西都指挥使司驻地,这三司的官员,都受孙传庭的节制。

即使秦王这个藩王,也很难影响孙传庭。

唯有三边总督,拥有总督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军务职权,可以约束陕西巡抚。但是三边总督的驻地在固原,防秋驻花马池。陕西巡抚的驻地在西安,防秋驻固原。

两人根本就不在一个地方,而且有很多地方要配合。所以三边总督对陕西巡抚的约束也不大,孙传庭在西安城中,可谓大权在握。

这么大的权力,同样也意味着巨大的责任。尤其是孙传庭这个巡抚是皇帝直接任命署理的,没有经过廷推。如果他干得不好,无法转正不说,也伤害皇帝的威望。那样他在以后,就很难被重用了。

所以,孙传庭在接风洗尘之后,很快便开始工作。

正当他写着奏疏、思索如何打开局面的时候,西北镇抚使袁枢,主动找了过来。

他同样担负着剿匪任务,而且在出发前,便被父亲袁可立嘱咐,要做好剿匪军队和地方官员的协调工作。

再加上皇帝也显示出对孙传庭的重视,袁枢在孙传庭抵达西安后,主动找了过来:

“孙巡抚,陛下让我担任西北镇抚使,辅助军队和地方协调工作。”

“若是孙巡抚有什么需要,可以尽管安排。”

孙传庭对此大喜,更知道了皇帝对自己的看重。虽然他对此极为疑惑,不知道皇帝看上了自己哪一点,不断升官不说,还做出这些安排。

但是这个时候,明显不适合追究原因。想到自己在查访时听说过锦衣卫同样在查访,孙传庭让袁枢把锦衣卫调查的资料带来,以供自己参考。他想把锦衣卫的资料和自己查访的情况相对照,摸清陕西情况。

锦衣卫有三个队伍调查陕西情况,这件事袁枢是知道的。甚至还知道因为锦衣卫调查时太高调、名声也太差的原因,颇是损失了些人手,导致现在还没有达到皇帝的要求,把流民、盗贼、钱粮、人口等数据调查清楚。

如今孙传庭索要这些资料,袁枢当然要配合。把传递到西安的资料,都向孙传庭送了过去。

看着这些零散的资料,孙传庭知道了锦衣卫至今未完成调查的原因。这些驴头不对马嘴的资料,显然是不适合传到朝廷的。就是对他来说,作用也并不大。

好在他对陕西的情况调查得很清楚,只是用锦衣卫的资料佐证。很快就根据自己的见闻,从里面择取有用的资料,把奏疏最终完善,利用锦衣卫的渠道,快马发了出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