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银元发行和金融行业整顿(1 / 2)

朱由检私下里的表态,很快就在他的授意下传了出去。

京城的官员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自然很是振奋——

大明立国二百多年了,终于听到了皇帝要加薪的消息。

这让官员得知后,如何能不兴奋!

虽然说,很多官员私下里收到的常例,远远超过俸禄。

甚至皇帝说的双俸、三俸,都比不上能够收到的常例钱。

但是俸禄作为合法收入,意义到底不一样。

尤其是皇帝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后,它的重要性就更高了。

这次财产申报时,皇帝对收取常例钱大多是默认。只要数额不太大,就不会被定为贪酷。

但它到底是非法收入,应景的时候就可能被揪出来,作为罢官理由。

所以现在的官员,对合法收入很重视。

尤其是对阉党的惩治,有罚没非法收入这一项。那可是除了俸禄和嫁妆等有明确合法来源的收入外,全都罚入赃罚库。

这让官员有了危机感,对俸禄更是重视。

可以说,朱由检是挑了个好时候,让他这次对俸禄的表态,收到了最好的效果。

最明显的感受时,官员对这次己巳京察中被刷下去的官员,再也不感到同情。

因为那些人就是按官场的标准,也能称得上贪酷官员。

所谓皇帝待官员太苛刻、官不聊生的感慨,只是冒了个头,就迅速消失无踪。

大部分官员认为,皇帝还是体谅他们的,知道他们的为难。

朱由检是知道大明官员的难处,但是该限制的也要限制。

常例钱他现在可以默认,但是不能让这个无限膨胀,要遏制官吏的贪欲。

所以他在正式罢免京察中受处分的官员时,再次强调百两以上的礼金,需要缴纳赠与税。

常例钱这种钱财,也被纳入进去。

如果官员不想因为偷税漏税受处罚,就最好把这部份钱纳税,向廉政总署主动申报。

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贪腐蔓延,不让形势恶化。

这个表态,让朝野众人心惊,结合对俸禄的表态,认识到当今皇帝的手段——

一次罢免将近二百人,可不是哪个皇帝都能下定决心的。

再加上年前户部罢免的上百人,京官被汰换了三成多。

可以说,这次己巳京察就是一次政潮。让朝堂上的官员和权力分配,发生很大改变。

东林党在其中是收益最大的,因为他们大多还有些坚持。相比阉党来说,操守要好多了。

不过他们的党同伐异、以及在党争上表现的威力,还是让朱由检深感忌讳,不打算多用东林党人。

他更青睐的是中立派,以及崇祯元年取用的进士。

所以他再次祭出了署理之法,临时任命资格不够的官员,署理高品级的职位。

只要这半年能够干好,八月选官时就能授予年功、正式转为实任。

天启二年、天启五年的进士,也因此被大量任用,弥补空缺职位。

可以说,这些官员是赶上了好时候,只要稍微有能力的,就能快速升迁。

——

处理好这些之后,时间很快进入了三月。

此时皇长子出生已经满月,朱由检为他定下大名,取名为朱慈烺——

这是按朱元璋定的起名之法起的,慈是字辈,烺是火行。

这两个字合起来不是什么词语,未来也不需要多避讳。

朱由检按照惯例,对内外大臣加恩加荫,内阁各位大学士,普遍被授予公孤加衔。

尤其让人瞩目的,是刘宗周这个佥都御史,被授予从一品太子太保、而且还得到了詹事府詹事职位——

这是皇帝把詹事府划入内廷后,任命的第一个詹事府官员。

明显是属意刘宗周为皇子之师,以后教导皇子。

这让群臣对刘宗周很是羡慕,再次认识到皇帝对刘宗周的信任。

这可是把未来的太子,都交给了刘宗周。

同时,一些人也想到了刘宗周正在负责的重制礼乐,认为皇帝是为了把重制的礼乐延续,所以做出了这个安排——

以后刘宗周就是太子的老师,他制定的礼乐,太子将来自然要维护。

对于朝野的猜测,朱由检的态度是无视。

虽然他确实有这个想法,但是朱慈烺现在才刚满月。

对皇子的教育都是几年后的事情,更别说未来的安排了。

他现在只是表明态度,表明对刘宗周的支持——

即使自己死了,重制礼乐也会在自己后人的支持下继续。

——

除了加衔加荫之外,朱由检还下发了一系列赏钱。

这些赏钱,自然用的是户部银行新打制的银元,让官员带头使用。

应该说,第一批打制的银元虽然在设计上或许还有缺陷,外形却颇为精美。

打造他们的工匠,都是手艺高明的老师傅。检验也很严格,为的就是让银元的价值立起来。

京城的官员大多知道银元事关银圆券,对这种关乎俸禄的事情同样很重视。

他们在拿到银元后,对此纷纷赞叹:

无论是正面的“壹圆銀幣”四个字,还是背面的梅花图案,或者边缘的边齿,都让他们感觉很新奇。

觉得它的外形,就比市面上的银币强。

而且相比一两银子来说,一元银元的含银量,是实打实的一两白银。掺上一点铜后,总重接近一两一钱。

所以实际使用中,它通常能兑换一两一钱银块、甚至还要多一点。

这让银元更受官员欢迎,因为朝廷是按一两银子,给他们发赏、发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