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板砖与无重力模拟(1 / 2)

为了进一步支持民营航天,在周瑞发布会之后,航天局调来了一批多达50人的专家团队,辅助“敬天一号”的完工。</P>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太一天工获得了大量技术熟手,进度与可靠性再度增加,而航天局的专家团队也可以积累“可回收火箭”的项目经验。</P>

甚至“敬天一号”的许多技术指标,都和尚未实装的“长征五号”类似,可以超前点播练起来。</P>

这五十人的强大团队,直接让二号厂房人员出现了溢出,周瑞果断调回了一些,投入到“榫卯平台”所在的一号厂房。</P>

相对“敬天一号”,“榫卯”这边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尤其是“南天门”计划让其需要承载更多功能,工作量增加了不少。</P>

周瑞本人,主要精力也在这边。</P>

10月10日,万户基地在热火朝天之中。</P>

一号厂房内,各区域有序进行。</P>

“液浮测试第七次”</P>

“模拟开始.”</P>

比起隔壁“液浮法”的模拟件,这边直接上了一个真家伙,三吨多的榫卯原件,数十根钢索吊着,包括探出的机械臂也是,像是一个提线木偶。</P>

一个超厚玻璃缸内,悬浮着数个模拟器件。</P>

“模拟开始.”</P>

这些需要较大空间的,直接在厂房进行,其他的一些则在“载荷研究中心”进行。</P>

可以理解为,南天门的地板砖,简称“板砖”</P>

周瑞依稀记得,前世和刚重生自己还不能打的时候,就喜欢抠地上的板砖,一抠一个不吱声,举在手上就是硬控。</P>

缩水、并且是塑料外壳的“榫卯”模拟件,在水中展开了正面的孔洞,四根机械臂探出,捕捉向一块平面材料。</P>

所谓“霍尔推力器”,虽然被各种科幻作品广泛使用,一般被叫做“霍尔推进器”,逼格听上去很高,但实际上早已经是问世多年的技术。</P>

作为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拥有轨道作业能力的设备,由于工作目标由“单纯捕获卫星”变得更加复杂,所以要追加许多测试项目。</P>

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往太空发板砖</P>

表面和榫卯一样,“板砖”被钙钛矿太阳能板覆盖,所以通体黑色,只有内部夹层有一点轻质金属和其他功能性结构。</P>

这玩意结构和原理其实都很简单,普通高中生都能够在家里复刻出相对应的物理现象,大体就是通过电场使得“工质”(种类很多)电离,电离后离子在霍尔效应下高速喷出。</P>

如果这一幕被拍进电影里,估计是什么邪恶的外星科技一样</P>

另一边,还有通过智能器件,组成的“悬吊法”测试、更多看不见实体的软件模拟。</P>

这些钢索施加的拉力是动态调整的,尽可能只抵消重力而不干涉设备自身的动力,当然只是理想状态。</P>

“悬吊测试第八次”</P>

地球表面,很难获得完美的无重力环境,无论液浮、气浮、落塔、悬吊,都只能说部分模拟,利弊各有千秋。</P>

每个只提供0.08牛的推力。</P>

1953就已经制作出来,1972年时,苏联的气象卫星就已经搭载了实用性的霍尔推力器。</P>

同时,虽然“榫卯”有自行捕获的能力,但其内部储存的化学燃料很宝贵,为了能效考虑,“板砖”的四个角、比保温杯大不了多少的圆柱体,是四个小推力的霍尔推力器。</P>

根据实际情况,周瑞挑选了几个比较合适的类型。</P>

这个就是“南天门轨道机械平台”第二重要的东西。</P>

而它的对面,则是</P>

一个2*2的薄板,四个角有着连接件,并且上面均有小型的圆柱体构建。</P>

一些高中物理实验,就有霍尔效应实验,吹动一下蜡烛,或者搅动烟雾使得推力可视化,是可以做到的。</P>

不过有些东西是难以小型化,而有的东西是难以大型化,目前最先进霍尔推力器也不过“1牛之力”,而且是实验室产品。</P>

想要利用霍尔推力器,当做“推进器”离开大气层,可能比可控核聚变还遥远一些,绝不是合理的技术路线。</P>

但如果只是在轨道无重力状态下,调整姿态,霍尔推力器非常合适。</P>

大比冲,耐用,小型化,电力驱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