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这边许许多多人,都是航天局“人才流动”过来的,但他依然震惊于这边的冲劲。</P>
一旁的系统工程司司长李长平说道:“你应该说,是周总的速度快,都是同样的人才,在周总手下,效率不可同日而语,他们只需要跟在周总身后冲锋就行了”</P>
divtentadv>“也是,周总一直很快.”</P>
“不知道咱们啥时候能上拟态指挥系统。”</P>
孙局长笑嘻嘻道:“那就看你们的本事了,我明年就退了。”</P>
李长平却没有放过他的意思:“那更要发挥余热,卖个脸啊!”</P>
闲谈之中,“敬天一号a”,已经顺利完成了入轨任务,将载荷送入了近地轨道,自身的部件也一一按照计划,回收降落中。</P>
重返大地,等待自己的第三次发射。</P>
那么接下来,指挥权就回到万户基地这边了。</P>
前方白色空间内,由智能单元组成的拟态结构,已经只剩下一个巨大的正方体,似乎和上次类似,但又有所不同。</P>
周瑞看着看了一眼水墨大屏,忍不住说道:</P>
“南天门开的好慢啊”</P>
地球近地轨道。</P>
这里已经是宇宙的范畴了,只是依旧在地球引力的影响之中。</P>
无垠的黑暗中,一个巨大的工程造物,正在不断加速。</P>
它的外形平整的如同广场一般,但其缓缓前进的方式,又很难不被联想为“船”。</P>
看似慢悠悠,但它原本的速度就已经极其夸张了,只是缺乏参照物。</P>
正是“南天门轨道机械平台”。</P>
每个霍尔推力器只能提供一丝丝动力,但此时“船只”上有着数百个,加之在宇宙中没有阻力,加速度会逐渐积累,可谓是“以跬步至千里”的代名词。</P>
比起国际空间站,具有“行驶”能力的南天门,在对接上更加游刃有余。</P>
“南天门”行驶到了既定位置,通过机械智能的组网信号,很快识别并定位了新的“成员”。</P>
拟态指挥系统里,也出现了“南天门”的形象,伴随着“咔吱”的金属挤压声,拟态南天门从边缘一点点被构建出来,看上去颇为壮观。</P>
无数人再次惊叹于这项技术的神奇。</P>
下一刻,新发射的载荷集群开始解体,变成了单独的“榫卯”和“板砖”,数量比第一次少一些,因为里面还搭载了两个新乘客。</P>
一个是有头顶带“锥型整流罩”的特殊榫卯结构,高度达到了四米,比起纯粹的立方体,这个榫卯看上去更像是一座塔。</P>
另一个则是完全和榫卯造型无关,但体积大致相当的“胶囊型”设备,通体白色格外显眼,但不清楚里面是什么。</P>
南天门上,小花洒操控的拟态小人钻了出来,凝聚了自己的身体,不过它只需要查遗补漏、以防万一,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做什么。</P>
所有新发射的载荷,开始有序重组,经历数分钟的变换,南天门的总面积从96平米,增长至了144平米,变得更加广阔宏伟。</P>
而两个异型载荷,也完美的嵌合在南天门上。</P>
这次因为携带了别的载荷,不然面积应该直接翻倍才对,不过往后它还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实用,甚至从平面走向立体。</P>
就像周瑞说的,毛坯而已,慢慢装修,“榫卯”的设计思路,就已经给了它无限的可能。</P>
周瑞对着麦克风说道:“南天门二期扩建成功,感谢大家的努力,不过我们的任务还没结束。”</P>
看向水墨大瓶的一角,周瑞说道:“大概3035分钟左右,有一位老朋友会接近南天门轨道,我们要带它回家,如果有人着急,可以分批上洗手间。”</P>
这下指挥中心终于多了一点轻笑声。</P>
是的,捕获“东方红一号”就在发射日当天。</P>
这颗元老卫星,早已经失效了几十年了,无法联络,无法定位,只能依靠过去的数据去推算现在的轨道位置,所以并不是十分准确。</P>
但没关系,捕获器也不是守株待兔,只要偏差不要太大,就没问题。</P>
山不来见我,我自去见山。</P>
“南天门”继续加速升轨,去往预定区域那看似缓慢实则极快的速度,真的很像一艘在轨道内自由行驶的大船。</P>
不少人心里冒出一个想法。</P>
这tm和宇宙飞船有什么区别?</P>
或者应该叫“轨道飞船”?</P>
那个带着整流罩的东西,应该就是捕获器了,但胶囊一样的又是啥啊?</P>
为了“自证”卫星捕获能力,即便到此时,画面也没有避着观众。</P>
终于,时间在28分钟的时候,一声清亮的汇报响彻。</P>
“发现疑似目标物体,相对距离米,正在快速接近啊。”</P>
周瑞沉声道:“修整推力参数,调整姿态,捕获器遥测情况汇报。”</P>
“捕获器遥测正常,随时可以发射。”</P>
“参数修正完成,预计3分钟后达到最佳发射窗口,开始倒计时。”</P>
“倒计时2分钟”</P>
“倒计时1分钟”</P>
“倒计时10秒,申请发射。”</P>
周瑞平静道:“准许。”</P>
几秒后,宇宙中。</P>
那个带着整流罩的“榫卯”,突然断开了与平台的连接件,以免反作用力干扰平台自身。</P>
紧接着底部传来几道火光,内部的化学能推进器开始工作,这枚特制设备朝着更高的轨道而去。</P>
小花洒的拟态分身,仰着头,看着对方越来越远。</P>
推进器为了节省燃料,时开时关,不做无谓的消耗,最终经过10分钟飞行后,又逐渐减速。</P>
而此时,一枚神奇的人类造物出现了。</P>
它是一个近乎于球形的七十二面体,通体由打磨光洁的铝合金材料组成,造型极具上个时代的科技审美。</P>
这枚直径只有一米的小小卫星,至今仍在不断旋转,只是似乎没有教科书上那么闪亮了。</P>
“东方红一号”,在深空流浪了四十多年,第一次重逢了自己的后辈。</P>
当年举全国之力,才将它送到了轨道中,设计寿命只有20天,唯一的功能就是不断向地面,播放那首歌曲的无线电信号。</P>
东方红。</P>
不知道当初送它上来的那些人,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它还有机会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