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多方博弈(2 / 2)

芝加哥1990 齐可休 1350 字 10个月前

与林顿就导演、主演和资金的事聊出了个大体的方向,他和海登起身告辞。

“好莱坞影业其实就是艾斯纳八十年代独断成立的,本意是为了将庞大的迪士尼多年积累的一些亏损严重的老制片厂牌合并重组,然后轻装上阵。所以它家现在仍残留着部分好莱坞早年大制片厂制度的遗风,自有设备,制片人中心制,流水线式生产方式,用长约绑龙套和剧组专业人员,摄影也棚直接用迪士尼自家的。

这一高成本制作方式在CAA打包服务崛起后已不太能因应新形势的变化,但大制片厂制度能运行那么多年优点还是有的,起码单纯在电影制作能力上底蕴深厚,目前一些轻资产配置的制片公司,比如大篷车影业、Cergi影业、宝丽金电影部门等都和其保持着长期合作,这些公司大都打着直接利用好莱坞影业过剩制作能力的算盘,合作模式有点类似来料加工。

所以好莱坞影业现在仍一年出产十几部能登入院线的影片,比部分中型制片公司的数量还高,部分‘来料加工’项目的制片成本远超五百万,但票房几乎无一例外都扑街了,进入九十年代,只有一部华裔导演王颖拍摄的喜福会票房超过制片成本的三倍,赚到了钱。

它的长期合作者还包括2PAC所在Interspe唱片拥有的电影部门,这类跨界玩票性质的合作者其实和宝丽金电影部门一样,天生就长得一张惨赔的脸,自身项目管理能力一团糟。比如Cergi影业去年的那部夜色,四千万成本,两千万不到票房,如果不是布鲁斯威利乖觉地自降片酬去演了低俗票房口碑获双丰收,他连续扑掉主演的大制作后,在好莱坞的咖位都要受影响。

这么来看,好莱坞影业近年风评被害的部分责任其实非战之罪,亏损也没外界想象的那么大,但毕竟拍一部赔一部的坏名声传出去了,加上是迪士尼之王艾斯纳抱着满满期待新组的公司,艾斯纳面子上也过不去,所以原总裁背锅下台,由林顿救火。

林顿这个人要实际得多,在执掌好莱坞影业后,一方面大幅裁员,降低大制片厂模式的高运营成本,一方面不再做登上院线小成本大回报的美梦,大量开工小成本B级片,直接瞄准录像带租赁市场赚稳当的长期盈利。

好莱坞影业仍会继续承接更多的来料加工项目,那些巨坑老朋友带资金和项目来林顿还是欢迎的,但新拉拢对象已悄然换成了能力在好莱坞已得到证明的独立制片业者,比如去年和派拉蒙分道扬镳的知名制片人唐辛普森和杰里布鲁克海默联合制片公司,比如我们的A+电影工作室。猫鼠游戏预算两千多万,唐辛普森和杰里布鲁克海默投拍的赤潮预算可是五千多万。”

“还比如斯科特兄弟的Stt Free影业,好莱坞影业没林顿在你面前一贯伪装的那么拮据,老板。”

从林顿办公室出来,海登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主要目的仍是试图劝阻宋亚,“他选雷德利斯科特有私心,听说他和斯科特兄弟俩已经有一个怒海骄阳的大项目在谈,他这是借我们的资源去收买斯科特兄弟!雷德利斯科特虽然近年不执导筒了,但Stt Free影业还很活跃,他弟弟安东尼斯科特是不输于他的制片人和导演,靓汤大红的壮志凌云就由他执导,制片人是唐辛普森和杰里布鲁克海默,他们合作的赤潮项目,导演还是安东尼斯科特。”

“我知道,我知道。”

宋亚随口应付,他其实不太清楚这些,但猫鼠游戏已经箭在弦上了,还能怎么样。

林顿不是慈善家,他同样在和自己和各种人博弈,他是好莱坞影业这张蛛网中心的蜘蛛,对他来说,各家制片公司等所有合作方最好相互之间互不了解,互不往来,所有项目最好只有他一个人能通盘了解全部情况,如此他才能享受通过资源调配得到的最大权力和利益。

还是那句话,生意就是生意,互相欺骗非常正常,被骗了认,戳穿了笑笑继续合作,该干嘛干嘛。

海登也有私心,他背后的威廉莫里斯何尝没盯上猫鼠游戏的打包服务?就算迪士尼和CAA的合作很紧密,但能松松土总是好的。

“我约了巴伦博伊在芝加哥见面,雷德利斯科特也会来,大家先聊聊吧。”

他觉得大概能心里清楚这场多方博弈中各类人的利益诉求就行,“雷德利斯科特只要有凭借猫鼠游戏翻身的意愿,大体上和我的利益就是一致的,不是吗?”对海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