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最强大脑》国际赛(2)(2 / 2)

整个星系一旦运行起来,这些探测器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拍摄其他星球的画面,每颗探测器每个月拍摄一张照片,那40颗探测器一年之内一共可以拍摄到480张照片。

三位选手需要做的,就是去推断某一个探测器在一年中某个特定的月份,它能拍摄到的所有星球的编号。

比赛规则宣读到这的时候,现场已是一片哗然。这第一局比赛的难度就有些超出所有人的预计了。

选手比赛的时候,该模拟装置是静止的。选手只能通过大脑去模拟星系运转起来后各个天体的运行和变化,这对选手大脑的动态推演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各个星球还会因为自身大小和所处的相对位置等因素,产生相互遮挡的情况。那选手就得想办法既要排除掉被遮挡的星球,但又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只露出边边的星球。总体而言,这道题的难度非常之大,脑子里要处理的细节也是非常之多!

挑战之前,蒋昌健给了每人五分钟的时间去熟悉探测器的位置和拍摄视角,然后三位科助小姐姐上台,给了王雨轩、马丁?施梅勒还有夏沫每人一台平板。

现场的大屏幕上,展示的是平板上播放的内容,这是一个动态的视频,展示的是各个探测器的示例视角。

随着视频的播放,现场的吸抽气声也在此起彼伏。王雨轩和马丁?施梅勒都一脸的严肃,仿佛如临大敌一般地在仔细观看视频。只有夏沫,随便看了一遍就把平板还给了身边的科助,都不带检查和核实的。

对此,观众议论纷纷,水哥笑而不语,叨叨魏则开始了例行的叨逼叨:“这可是国际赛啊,还来这一套?装逼是不是有瘾啊?如果输了,一会我非掐死他不可!”

高台上,华夏战队和国际战队的成员彼此也在内部交流着对这局挑战的看法,大家普遍的意见都是这题得上手!除了动手演算,光靠大脑根本无法完成这种规模的推算,毕竟我们是人脑而不是电脑。

五分钟后,蒋昌健宣布:“观察时间到,我们有请科助将平板收走……好,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入挑战!3……2……1,挑战开始!”

大屏幕上显示出了本次挑战的题目:

第一题:3月份,11号探测器

第二题:7月份,40号探测器

第三题:10月份,22号探测器

台上的三位选手在看清楚题目后,一齐起身,走到了台上的星系运行模拟装置旁边,围绕着这个装置仔细地观察起来。

三个人,三种完全不同的做事风格。

马丁?施梅勒的做法最严谨。他是借助纸笔,先用一张草图画出了所有行星的初始位置,每道题都是通过动笔去推算探测器最终的位置和拍摄角度,最后才推算出该探测器在指定的月份里能拍到的星球编号。在画完草图后,马丁?施梅勒就回到了挑战位开始他的纸上推演,整个做法非常严谨,堪称无懈可击。

第二个离开的是夏沫,他只是不快不慢地围绕着整个模拟装置绕行了一周,然后就直接回到了属于他的角落,直接在答题卡上开始写答案。

而王雨轩的做法就是整个人一直站在模拟装置的旁边,先估算出题中观测器的观察点位,然后站在该观察点位上开始动脑推演,整个过程和夏沫一样也是全凭脑子去想,根本不碰纸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