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苕溪溪水清冽,水中很多小指粗细的游鱼在水草中往来穿梭,皆历历可数。让人不禁想起了《小石潭记》里的那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众人用卵石在溪水的边缘处筑出一个个小池,小池里都是活水,在里面洗菜很是方便,这里的水质比城市的自来水可要好多了。扒掉的菜叶和蔬菜的根柄不能乱丢,这些都会捞出来,跟其他的厨余垃圾一起,集中到两个大塑料袋里。
中午时分,采蘑菇的那批人回来了,看样子收获不小。
达娜拉这妮子上了山就是一顿猛采,把各种认识的不认识的蘑菇弄回来一大堆。
村长一直在远远地关注着这边,看到这一幕,他担心这群年轻人误食毒蘑菇,便特意带上两位经验丰富的老人赶过来帮他们把关。
“这种菌盖上带着褐色鳞片,菌褶为铅绿色,菌柄上还有类似戒指的菌环的蘑菇叫大青褶伞,有毒的。”村长挑出了几个毒蘑菇丢到一边,告诉大家一个识别顺口溜,“注意那些‘头上戴帽子,腰间系裙子,脚上穿靴子’的。‘帽子’是指菌盖,‘裙子’是指菌环,‘靴子’则是指底部的菌托。这三个典型特征能帮助大家分辨出剧毒的鹅膏类野生菌。”
“这种是黄肉牛肝菌,也是大家熟悉的‘见手青’中的一种,有毒,但大火爆炒十五分钟之后就是一种难得的美味。”有位老人挑出了两朵看起来又肥又厚的蘑菇,“必须要确保它完全熟透才能吃。”
大家采回的蘑菇中也有一些连村长他们也拿捏不准的蘑菇,这样的只能一律丢弃。为了以防万一,所有的蘑菇都拍照并留了样。剩下的蘑菇加入大蒜瓣,配上五花肉片一起,爆炒十五分钟之后再炖,弄了一大锅子,那股扑鼻的浓香远超人工栽培的平菇和香菇,真是神仙闻了都站不稳。
中午夏沫要村长和两位老人一起留下喝两杯,村长坚持不肯。夏沫便让人端了几碗炖得稀烂的牛腩给村长等人送去。
大家在这片美丽的草地上度过了美好的一天。到了晚上,这群精力充沛的年轻人还搬出车载电源,接上了照明灯和便携音响设备。
夜色里,一群人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团队气氛特别融洽。达娜拉很喜欢这种氛围,她喝了不少酒,两颊酡红,然后给大家表演了好几段西域风情浓郁的舞蹈,比如《波希舞》、《霍尔果斯之舞》、《敖包祭祀之舞》,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是她来到内地之后过得最开心的一天。
睡觉前,夏沫给达娜拉和芳姐安排了营地中央的充气帐篷,那里面有充气床,睡着比较舒服。周围都是坤组成员的帐篷,再外面是乾组人员的帐篷。
虽然已经快十二月了,为了以防万一,每个帐篷边都撒上了驱蛇的药粉。虽然人在野外,安全照样有保证。
当晚一共安排了两组人值班,付奇带两名组员负责上半夜,下半夜是江离尘带上另外两名组员负责。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把昨天没有吃完的米饭搞了个蛋炒饭,把没吃完的菜重新加热了一下,让所有人饱餐一顿。然后把营帐、帐篷等物资全部收拾上车,所有的垃圾通通收集起来丢进了村里的垃圾站。
夏沫找到村长,归还了柴火灶和剩下的柴火,把一些剩下的食材和佐料也送给了村长,车载冰箱的容量有限,赶长途就不方便带那些东西了。
从杭城出发前往呼和浩特有一千七百多公里,主要是走京沪高速和京台高速,中间需要穿越苏省、鲁省、冀省还有晋省。
夏沫计划今天赶到鲁省的临沂,不到七百公里,轻轻松松。
一路上,大家晓行夜宿,品尝各地美食,见识各地风土人情,越过了长江,走过了淮河,又跨越黄河,从华夏的南方来到了北方,让这帮没有出过远门的年轻人感觉非常新奇,一个个兴奋莫名。
一行人终于在26号下午赶到了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