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曹操退兵斜谷(2 / 2)

曹植怒喝:“我奉王命行事,哪个敢挡?”</P>

果断将其斩首,于是曹操认为曹植有过人之处。</P>

后来有人向曹操告密:“这都是杨修教唆的。”</P>

曹操勃然大怒,从此也不再宠爱曹植。</P>

杨修还曾帮曹植准备了十多条应对问答,每当曹操提问,曹植就按部就班地作答。</P>

曹操每每以国事军情试探曹植,曹植总能对答如流。</P>

然而,曹操心里始终存疑。</P>

最后,曹丕暗中收买了曹植身边的人,将那些备用答案偷来呈给曹操。</P>

曹操看了之后,怒火冲天:“匹夫竟敢愚弄我!”</P>

此时,他心中早已动了杀机。</P>

最终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处死。</P>

杨修去世时仅三十四岁。</P>

后人有诗赞曰:</P>

聪明绝顶杨德祖,世代书香继簪缨。</P>

笔下龙蛇飞动势,胸中锦绣文章成。</P>

开口惊艳四座客,机智应对冠群英。</P>

才华横溢遭祸害,非是退兵自取亡。</P>

曹操,那位一手遮天的奸雄,刚刚砍了智多星杨修的头,又得装模作样地对夏侯惇大发雷霆,差点把他也送上断头台。</P>

幸亏一帮官员苦苦哀求,这才让夏侯惇捡回了一条小命。</P>

曹操摆出一副怒不可遏的模样,大声呵斥夏侯惇退下,随即下令全军第二天出发征战。</P>

翌日,当大军浩浩荡荡开出斜谷口时,迎面而来的是一支敌军,领军大将不是别人,正是魏延那厮。</P>

曹操想招降魏延,谁知魏延不但不买账,反而破口大骂。</P>

曹操只好派出庞德去迎战。</P>

两人打得难解难分之际,曹营里突然火光冲天,传来消息说马超偷袭了中后两寨。</P>

曹操拔剑在手,怒吼道:“谁敢后退,老子砍了他!”</P>

众将士气大振,纷纷拼命向前。魏延见势不妙,假装败逃。</P>

曹操连忙指挥部队回头去对付马超,自己则站在一处高地上,观战两军交锋。</P>

就在这时,一队士兵冲到他面前,领头的大喊:“魏延在此!”</P>

搭弓射箭,正中曹操,曹操一个跟斗栽下马来。</P>

魏延丢下弓箭,拔刀飞身上山坡,直取曹操。</P>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一名将领横空出世,大喝:“休想伤我主公!”</P>

一看,原来是庞德。</P>

庞德拼尽全力,终于把魏延赶跑,保护着曹操撤退。</P>

马超的部队已经退去,曹操带着箭伤回到营地,原来那一箭正好打在嘴上,把两颗门牙都给打掉了。</P>

他急忙叫医生来治疗。</P>

这时他才想起杨修之前的预言,于是命令将杨修的尸体好好安葬,然后下令撤军,让庞德负责断后。</P>

曹操躺在软绵绵的毡车里,由忠诚的虎贲卫士护送着前行。</P>

忽然间,斜谷山上两边火光冲天,伏兵如影随形,</P>

曹军士兵们个个心惊胆战,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潼关的困境,赤壁的险境。</P>

却说曹操带着他的小兵们撤退到了斜谷,诸葛亮就猜到他一定会放弃汉中溜之大吉。</P>

于是派出了马超和一众将领,分兵十几路,时不时地搞个小突袭。</P>

结果搞得曹操坐不住,屁股还没坐热,就被魏延射了一箭,只好急吼吼地班师回朝,士气全没了。</P>

前脚刚走,后脚火就起来了,原来是马超的伏兵追过来了,曹兵们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P>

曹操命令士兵们连夜跑路,一刻也不敢停,一直跑到京兆,这才松了一口气。</P>

再说刘备,派刘封、孟达、王平等人去攻打上庸等地。</P>

申耽他们听说曹操已经放弃了汉中,纷纷投降。</P>

刘备安定民心,大赏三军,大家乐得合不拢嘴。</P>

于是,将领们都有了让刘备当皇帝的想法,但又不敢直接说,就跑去跟诸葛亮商量。</P>

诸葛亮说:“我心里早有打算。”</P>

然后就带着法正等人去见刘备,说:</P>

“现在曹操独揽大权,百姓们像没头苍蝇一样,您以仁义着称于世,现在已经拿下了两川之地,应该顺应天意民意,称帝为皇,名正言顺地讨伐国贼。这事不宜拖延,赶紧选个好日子吧。”</P>

刘备大吃一惊,说:“军师你这主意可不行!我虽然是汉朝的宗室,但也是臣子。如果这么做,那不就是造反了吗?”</P>

诸葛亮说:“不是这样的。现在天下大乱,英雄四起,各占一方。那些不怕死的人才都想要投靠一个好主子,建立一番功业。如果您一味避嫌,恐怕会让大家失望。希望您能好好考虑一下。”</P>

刘备说:“让我篡位,我可不敢。咱们再想想别的长远之计吧。”</P>

将领们都说:“主公要是一直推辞,我们可就心凉了!”</P>

诸葛亮说:“主公一生以义为本,不肯轻易称王。但现在有了荆襄、两川之地,可以先称汉中王。”</P>

刘备说:“你们虽然想尊我为王,但没有天子的明诏,那就是越俎代庖了。”</P>

诸葛亮说:“现在应该随机应变,不必拘泥于常理。”</P>

张飞大叫道:“外姓人都想当皇帝,何况哥哥你还是汉朝的血脉。别说汉中王,就算称皇帝,有什么不可以的!”</P>

刘备呵斥道:“你别多嘴!”</P>

诸葛亮说:“主公应该顺应时势,先称汉中王,然后再向天子禀报,也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