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背刺关公(1 / 2)

在连绵的暴雨中,吕蒙骑上马背,率领数骑巡视城门。</P>

他突然瞥见一人用民间的草帽覆盖着铠甲,于是命令左右将其拘捕审问,发现那人竟是他的同乡。</P>

吕蒙对他说:“尽管你是我的老乡,但我已下达了命令,你明知故犯,必须依照军法处置。”</P>

那名同乡含泪求情:“我担心雨水会损坏公家的盔甲,这才取来草帽遮盖,绝无私用之意,恳请将军念及同乡之谊。”</P>

吕蒙回应:“我知道你是为了保护公家盔甲,但终究不应该擅自使用民众的物品。”</P>

便命令左右将其带出斩首。</P>

首级悬挂示众后,吕蒙亲自收殓其遗体,流泪安葬。</P>

自此,全军纪律严明,士气振奋。</P>

不久,孙权率领部队抵达,吕蒙出城迎接并引入官署。</P>

孙权慰问完毕,任命潘濬为治中,负责荆州事务。</P>

他将囚犯于禁释放,遣送回曹操那里。</P>

接着安抚百姓,犒赏军队,并设宴庆祝。</P>

孙权对吕蒙说:“现在荆州已经归我们所有,但是如何收复公安的傅士仁和南郡的糜芳呢?”</P>

话音未落,一人挺身而出,说道:“无需动用一兵一卒,我只需运用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说服公安的傅士仁投降。”</P>

众人一看,原来是虞翻。</P>

孙权问道:“仲翔有何妙计,能促使傅士仁归降?”</P>

虞翻回答:“我和士仁自幼交好,如今若是向他陈明利害,他必定愿意归顺。”</P>

孙权听后大喜,立刻命虞翻率领五百士兵,直奔公安而去。</P>

然而,当傅士仁得知荆州失守的消息时,他急忙下令紧闭城门,坚守不屈。</P>

虞翻抵达城下,发现城门紧锁,便撰写了一封信件,将其系在箭上,射入城内。</P>

士兵们拾起箭矢,将信件呈递给傅士仁。</P>

士仁拆开信函一看,内容是劝降的信息。</P>

读完之后,他思索着“过去关公对我感到的不满,我不如现在就投降。”</P>

随即命令大开城门,欢迎虞翻进入。两人见面后,互相叙旧。</P>

虞翻向士仁传达了吴侯的宽厚与礼贤下士的风范。</P>

傅士仁听后十分高兴,立即携带印绶与虞翻一同前往荆州归顺。</P>

孙权对此感到非常满意,仍旧命他去守卫公安。</P>

吕蒙私下里对孙权说:“现在关羽尚未擒获,如果让士仁留在公安过久,恐怕会有变故。不如派他去南郡,劝说糜芳来降。”</P>

于是,孙权召见傅士仁,对他说:“你和糜芳交情深厚,如果你能劝他来降,我必有重赏。”</P>

傅士仁毅然接受任务,立刻率领千余骑兵,直奔南郡去招安糜芳。</P>

正所谓:</P>

今日公安已无守城之志,昔日王甫的话成了至理名言。</P>

然而,当糜芳得知荆州失守的消息时,他感到无助。</P>

突然,有人报告说公安的守将傅士仁来了。</P>

糜芳急忙让他进城,并询问发生了什么事。</P>

傅士仁说:“我并非不忠,但形势危急,力量不足,无法抵抗。我现在已经投降东吴,你也应该尽早投降。”</P>

糜芳回答:“我们深受汉中王的厚恩,怎能背叛他?”</P>

傅士仁说:“关公离开的时候,对我们两人怀有怨恨,如果他有一天胜利归来,一定不会宽恕我们。请你仔细考虑。”</P>

糜芳说:“我们兄弟长期为汉中王效力,怎么能突然背叛他呢?”</P>

在他们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有关公派来的使者到达。</P>

使者被带进厅堂,他说:“关公的军队缺乏粮食,特地来到南郡和公安两地,要求提供十万石白米。命令两位将军连夜送去交接,如果迟到,立即斩首。”</P>

糜芳大惊,对傅士仁说:“现在荆州已经被东吴占领,这些粮食怎么能够送过去?”</P>

傅士仁严厉地说:“不必多疑!”</P>

于是拔剑在厅堂上斩了来使。糜芳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杀他?”</P>

傅士仁说:“关公的意图就是要杀我们两个。我们怎能束手待毙?如果你不尽早投降东吴,必定会被关公杀死。”</P>

他们正在谈论时,突然有人报告说吕蒙率领军队攻打到城下。</P>

糜芳大惊,于是和傅士仁一起出城投降。</P>

吕蒙非常高兴,带他们去见孙权。</P>

孙权重重赏赐了两人,安抚了百姓,并大肆犒赏三军。</P>

此时,曹操在许都,正与他的谋士们讨论荆州的事务,突然有人报告说东吴派来使者送来信件。</P>

曹操召见使者,使者递上了信。</P>

曹操拆开信看,信中详细说明了吴军将要攻打荆州,请求曹操夹击关羽。信中还嘱咐:</P>

“不要泄露消息,以免关羽有所防备。”</P>

曹操与谋士们商议。</P>

主簿董昭说:“现在樊城被困,急切盼望救援,不如派人将信射入樊城,以宽慰军心。同时让关公知道东吴将要袭击荆州,他担心荆州失守,必定会迅速撤军。然后我们可以命令徐晃趁机追击,这样就可以获得全胜。”</P>

曹操采纳了他的计策,一方面派人催促徐晃迅速作战,</P>

另一方面亲自率领大军,直接前往洛阳的南阳陵坡驻扎,以救援曹仁。</P>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英雄辈出,战火连天。</P>

徐晃,作为曹操麾下的猛将,一直以其骁勇善战而着称。</P>

这一日,他正坐镇帐中,沉思着战事的发展,忽然接到魏王的使者急匆匆地传来的命令。</P>

“将军,魏王已经率军越过了洛阳,现在命您迅速出战,解救樊城之围。”</P>

使者气喘吁吁地传达着命令。</P>

徐晃闻言,眉头紧锁,他知道关公不是易与之辈,但军令如山,他必须立即行动。</P>

就在他们交谈之际,探马又带来了新的消息:</P>

“关平在偃城布下重兵,而廖化则在四冢寨布下了连环寨栅,形势对我们极为不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