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看完信后,把信一扔,气得跺脚说:</P>
“孟达这次肯定栽在司马懿手里了!”</P>
马谡好奇地问:“丞相,您怎么知道的?”</P>
孔明说:“这就像下棋,你得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曹叡让司马懿去打仗,他哪还用得着请示汇报啊?要是知道孟达要造反,他肯定比谁都快,十天之内就能赶到,那时候孟达哪还有机会反抗?”</P>
众将听了都佩服得五体投地。</P>
于是孔明赶紧派人去告诉孟达:“千万别让你的同事知道你的计划,否则你就完蛋了。”</P>
话说司马懿在宛城闲得无聊,听说魏兵老输给蜀兵,就仰天长叹。</P>
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野心勃勃的家伙,对兵法了如指掌。</P>
他们看父亲叹气,就问:“父亲,您怎么了?”</P>
司马懿说:“你们知道现在的情况有多严重吗?”</P>
司马师说:“是不是因为魏主不听您的建议?”</P>
司马昭笑着说:“放心吧,迟早会请您出山的。”</P>
正说着,忽然有人来报说天使来了。</P>
司马懿听完诏书,立刻调动宛城的人马。</P>
又有人报告说金城太守申仪的家人有机密事求见。</P>
司马懿把他们叫到密室里问话,得知孟达要造反的消息。</P>
还有孟达的心腹李辅和他的外甥邓贤也来告密。</P>
司马懿听后大喜:“这是皇上的洪福齐天啊!诸葛亮的军队在祁山闹得人心惶惶,现在皇上不得不逃到长安。如果我现在不出手抓住孟达,两京就危险了。</P>
这个叛徒肯定是和诸葛亮串通好的,我先抓住他,诸葛亮肯定吓得屁滚尿流,自动退兵。”</P>
司马师说:“父亲,您赶紧写奏折上报天子吧。”</P>
司马懿说:“等圣旨来回需要一个月时间,事情早就黄了。”</P>
于是下令全军出发,一天要走两天的路,迟到的一律斩首。</P>
同时派参军梁畿连夜赶往新城,告诉孟达准备好出征,让他毫无戒备。</P>
梁畿先走一步,司马懿随后发兵。</P>
行军二日,山脚下突然出现一支军队,领头的正是右将军徐晃。</P>
徐晃下马见到司马懿,好奇地问:</P>
“听说皇帝都跑到长安去亲自抵挡蜀军了,你这是打算去哪里?”</P>
懿低声回答:“现在有个叫孟达的家伙在造反,我去抓他。”</P>
徐晃立刻表示:“那让我来当先锋吧!”</P>
司马懿一听大喜,两人合兵一处,徐晃在前头开路,司马懿坐镇中军,两个儿子负责断后。</P>
又走了两天,前军抓到了孟达的心腹,还搜出了孔明的回信,赶紧拿给司马懿看。</P>
司马懿说:“我不杀你,你把知道的都告诉我。”</P>
那人只好把孔明和孟达之间的往来都说了一遍。</P>
司马懿看完信,大吃一惊:“原来聪明人的想法都差不多,我的策略被孔明看穿了。幸好有皇帝保佑,我们才能得到这个消息。看来孟达这次是逃不掉了。”</P>
于是他们连夜赶路,加快前进速度。</P>
在新城的孟达,与金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暗中谋划起事。</P>
两人表面上答应,每天训练兵马,等待魏兵到来,作为内应。</P>
他们告诉孟达,军器粮草尚未准备完毕,不敢确定起事日期。</P>
孟达深信不疑。</P>
突然,参军梁畿来到新城。</P>
孟达迎接他进城,梁畿传达司马懿的命令:</P>
“司马都督奉天子诏命,集结各路军队以退蜀兵。太守可召集本部兵马听候调遣。”</P>
孟达问道:“都督何时出发?”</P>
梁畿回答:“此时已经离开宛城,前往长安了。”</P>
孟达暗自高兴:“我的大事成功了!”</P>
于是设宴款待梁畿,送他出城后,立即通知申耽、申仪:</P>
“明天起事,换上大汉旗号,发动各路兵马,直接攻取洛阳。”</P>
突然,城外尘土飞扬,不知道是哪里的军队来了。</P>
孟达登上城墙观察,只见一队军队,打着“右将军徐晃”的旗号,迅速奔向城下。</P>
孟达大吃一惊,急忙拉起吊桥。</P>
徐晃坐下的马无法停下,直接冲到壕沟边,高喊:</P>
“反贼孟达,快快投降!”</P>
孟达大怒,急忙开弓射箭,正中徐晃的额头。</P>
魏将救去。城上乱箭射下,魏兵才撤退。</P>
孟达正准备开门追赶时,四面旌旗遮天蔽日,司马懿的军队到了。</P>
孟达仰天长叹道:“果然不出孔明所料啊!”</P>
于是闭门坚守。</P>
却说徐晃攻城,不幸被孟达的箭矢命中头部,士兵们急忙将他救回营寨中,取出了箭头,并请医生进行治疗。</P>
然而,不幸的是,徐晃在当晚离世,享年五十九岁。</P>
司马懿安排人将他的灵柩护送回洛阳安葬。</P>
第二天,孟达登上城墙四下观望,只见魏军已经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如同铁桶一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