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公孙渊败死襄平(2 / 2)

……………………………</P>

秋雨像开了挂的水龙头,一个月都不带歇的。</P>

地面积水都能划船了,运粮船直接划到襄平城下。</P>

魏兵们像是在水里泡澡,坐立难安。</P>

左都督裴景提议:“这雨下得跟瓢泼似的,咱们营里都成泥潭了,不如挪窝到前面山上?”</P>

司马懿火冒三丈:“公孙渊就在眼前,搬家?再说搬家的,小心脑袋搬家!”</P>

裴景吓得屁滚尿流。</P>

过会儿,右都督仇连也来凑热闹:</P>

“士兵们都快变成稀泥人了,求太尉换个干燥点的地方吧。”</P>

司马懿更火了:“我的军令难道是放屁吗?你们竟敢违抗!”</P>

他直接让人把仇连拖出去砍了,脑袋挂在营门口。</P>

这下子,士兵们都老实了。</P>

司马懿特意让南寨的人马后退,给了城内的军民一个出城采柴和放牧的机会。</P>

司马陈群好奇地问他:“之前攻打上庸时,你分兵八路迅速到达并成功擒获孟达。现在带着大军千里迢迢而来,却不攻城,反而让他们在泥泞中久居,还允许他们出来樵牧,这是什么策略?”</P>

司马懿笑道:“难道您不懂兵法吗?以前孟达粮多兵少,我们相反,所以必须速战速决。</P>

但现在情况不同,敌人兵多,我们兵少,他们饥饿而我们饱食,何必急于进攻呢?</P>

最好让他们自己行动,然后找机会攻击。我们现在放开一条路,不阻止他们樵牧,就是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离开。”</P>

陈群听后恍然大悟,对司马懿的策略佩服得五体投地。</P>

于是,司马懿派人去洛阳催促粮食。</P>

魏主曹叡召集朝会,大臣们纷纷上奏说:</P>

“最近秋雨连绵不断,已经持续了一个月,军队和马匹都疲惫不堪,建议召回司马懿,暂时停止军事行动。”</P>

曹叡回答说:“司马太尉擅长用兵,能在危急时刻制定策略,他有很多好计策,捉拿公孙渊只是时间问题。你们何必担心呢?”</P>

于是,他没有听从大臣们的劝告,派人运送粮食到司马懿的军营。</P>

在营寨中,司马懿度过了几天,雨终于停了,天空放晴。</P>

那天晚上,司马懿走出帐篷,抬头观察天象,突然看到一颗星星,它的大小像斗一样,光芒四射,从首山的东北方向坠落到襄平的东南方向。</P>

各营的将士们都感到非常惊讶。</P>

司马懿看到这一幕非常高兴,对众将说:</P>

“五天之后,星落的地方一定会斩杀公孙渊。明天我们就可以全力攻城。”</P>

众将接到指令,第二天一早便开始了一场“攻城大作战”。</P>

他们像蚂蚁筑巢一样,筑起土山、挖掘地道,还架起了炮台、安装了云梯,日夜不停地发起攻击。</P>

箭矢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射向城中。</P>

城里的公孙渊看着粮仓见底,只好把牛马都宰了吃。</P>

大家都怨声载道,心里已经没有守城的念头了。</P>

有人甚至想杀了公孙渊砍了他的头颅,然后投降敌人。</P>

公孙渊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脸色苍白,连忙派使者去求降。</P>

司马懿却生气地说:“公孙渊为什么不亲自来?真是自寻死路!”</P>

于是,他下令将使者斩首,并把首级交给随从带回城里。</P>

司马懿召集将领,众人列于两侧。</P>

一名使者跪地请求:“希望您能平息怒火,先让我们送来公孙修作为人质,随后我们自愿投降。”</P>

司马懿回应:“战争有五大原则: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守,不能守就跑,不能跑就降,不能降就死,何必送孩子来!”</P>

他让使者回去告诉公孙渊。</P>

使者惊慌失措地离开。</P>

公孙渊听后非常震惊,与儿子密谋后,挑选了一千人马,在夜里悄悄离开。他暗自高兴没有遇到阻碍。</P>

但走了不到十里路,山上突然响起炮声和鼓角声,一支军队挡住去路,</P>

领头的是司马懿和他的儿子们,他们大喊:“叛贼别跑!”</P>

公孙渊惊慌失措,试图逃跑,但很快被四面包围。</P>

公孙渊和他的儿子在无法抵抗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投降。</P>

司马懿坐在马上,对周围的将领说:</P>

“我在前夜看到一颗大星坠落在这里,今晚果然应验了。”</P>

将领们纷纷称赞他:“太尉真是神机妙算!”</P>

司马懿下令将他们斩首。公孙渊父子面对面地被处决。</P>

随后,司马懿带领军队前往襄平。在他们到达之前,胡遵已经率先进入城内。</P>

城中的百姓烧香拜迎,魏军顺利进城。</P>

司马懿坐在衙门上,将公孙渊的宗族和同谋官僚等人全部处死,共计七十余人。</P>

他还发布告示安抚民众。</P>

有人告诉司马懿:“贾范、伦直曾经苦劝公孙渊不要反叛,但都被他杀害。”</P>

于是,司马懿决定为他们修建坟墓,并给予他们的子孙荣耀。</P>

同时,他还将从库中取出的财物分发给三军,然后率领军队返回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