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天子李隆基准备封禅,六十七岁的贺知章,才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晓发”。</P>
封禅大典马虎不得,须礼数周备方显隆重。天子想起了贺知章,任命他为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参与这次封禅大典的筹备。</P>
封禅大典进行得很顺利,君臣尽欢。看起来,贺知章的仕途从此一马平川,入阁拜相指日可待。</P>
封禅后的第二年,惠文太子李范辞世,身为礼部侍郎的贺知章,负责甄选人手、筹备葬礼。但在甄选的过程中,贺知章“取舍非允”,引起大家不满。勋贵们集中在礼部衙门抗议,贺知章竟然架着梯子爬上墙头,以此“居高临下”来处置这起事件。</P>
舆论大哗,贺知章也因此被贬。但不久之后,贺知章又重新做回侍郎,兼秘书监,同时保留集贤院学士。</P>
当贺知章被天子提拔为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的时候,宰相源乾曜曾问推荐贺知章的张说:“贺公今日升迁,礼部侍郎与集贤院学士,二者孰为美?”</P>
张说答道:“侍郎不过是世俗的官阶,学士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侍郎怎么比得上学士呢!”</P>
这话传到天子耳朵里,大为赞赏。但从此以后,李隆基对贺知章的定位,便由侍郎转向学士了。</P>
贺知章心里清楚,自从天子给他秘书监的职位开始,自己便无缘宰相了。贺知章回到长安市上,纵酒为乐。</P>
在长安,他“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既狂且乐,全然没有一个从三品高官的仪态。</P>
秘书监虽居高位,却是闲职,虽无冗务,宠遇却隆。于是,贺知章与一群达官显贵,终日饮宴,他没有王维的辋川别业,单喜在长安市上,与三教九流痛饮狂歌。</P>
一日,友人邀请贺知章去长安郊外的家中做客。主人盛情款待,自然免不了一番痛饮,贺知章开怀至极,醉书一首《题袁氏别业》: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P>
听听老贺这语气,像谁?</P>
像不像“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的李十二?</P>
差不多就是一模一样好不好!</P>
正值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贺知章八十三岁,李十二则四十二岁,两位诗人酒鬼年龄相差四十一岁。</P>
但许仙觉得,贺知章一定会很喜欢李十二。</P>
李十二见到前辈长者,就赶紧拿出了自己的诗作——《蜀道难》,请他品读斧正。</P>
诗还没读完,贺知章就连连称赞,击节抚叹四次。</P>
看完《蜀道难》之后,贺知章再见李十二一袭白衣,仙风道骨,不由说道:“李小子你莫非谪仙下凡不成?否则怎能写出这样绝妙的诗句?”</P>
读完诗作,贺知章摆酒设宴,打算和李十二、许仙痛饮一番。但贺知章没有带钱的习惯,而许仙也没有带钱的习惯,至于李十二偏偏这次也没有带钱。</P>
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名满天下的贺知章随手便取下衣带上的金龟,来抵当酒资。</P>
所谓“金龟”,就是唐代官员随身携带、代表身份品级的“金龟袋”或“金鱼袋”。</P>
贺知章以金龟为押,与酒家言语明日派人赎回,酒家自无不允。</P>
贺知章和李十二一见如故,许仙只是偶尔说话,说的也是李十二的好话。</P>
直到贺知章和李十二都醉醺醺了,许仙才分别送二人回了住所。</P>
这晚以后,李十二“谪仙”的名号就真正在长安城传扬开了。</P>
然而公孙佳人和圣主伽蓝对于李十二天天拉着自家相公(公子)出去喝酒而且不叫自己陪同极为不满,因此,正是志得意满的李十二很快倒了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