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不再朝周(1 / 2)

楼令已经很久没有在公开场合动过手了。

多久了呢?大概有七八个年头,也就是从楼令成为晋国的司马之后,并未实际再展现过武力值。

世人不会忘记楼令是怎么起家的吧?

好像是有点不好说。

毕竟,江山代有才人出,战场上总是不会缺了猛人。

近期要说谁是公开的猛人,楼氏的楼武绝对要算一个,再来就是宋国的向戎,以及鲁国的伯夏。

向戎是宋国的左师,乃是一国的第一武官。

伯夏这个人听光听名号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他是叔梁纥的父亲,叔梁纥是孔夫子的父亲。

周王室的单公朝负责跟晋国进行一系列的邦交活动,其他人可以忘记楼令的武力值,独独单公朝不应该忽略。

所以了,仅仅是楼令往晋君周身侧一站,直接给了单公朝天大的压力。

怎么说呢?

单公朝知道君辱臣死的道理,又看见楼令那么直勾勾地瞅着自己,脑子一懵的同时,什么火气都没有了。

“怎么不邀请天子阅军呢?”单公朝清醒也冷静下来,选择了好好说话。

晋君周张了张嘴,脸色看上去比较茫然,迟疑了一下下,才说道:“屡次邀请,天子都不来。”

站在一侧的楼令皱了皱眉头。

虽然可能是老师对徒弟有留下余威,但是晋君周这个回答真的很烂。

“身为臣子,怎么能够因为君主的拒绝,该维持的礼仪不遵守了呢?”单公朝立刻说道。

目前并不讲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一套,只是上下尊卑的观念肯定有,尤其上下尊卑的秩序还被周公旦几次加强过。

周公旦怎么来加强上下尊卑的观念?他弄死那些跳得最欢的诸侯,再狠狠地教训强大的诸侯,一下子就将所有诸侯震慑住了。

为什么不是弄死最强大的诸侯?那是因为当时的情况不允许啊。

在周公旦执政时期,其实姬周的天下坐得不是那么安稳,内忧殷商残余这个威胁,外面有各种戎、狄、夷、蛮蠢蠢欲动。

拿东边来说,周公旦需要依靠齐国来压制各种夷,面对西边和北边的威胁选择督造“洛邑”这座大城,经营洛水、洢水、汜水等等有多条河流的平原作为退路。

单公朝作为老师可以教训自己的弟子,只是作为周王室的代表,哪来的胆子敢对着有臣子在旁边的天下霸主怒吼啊?

晋君周面对自己老师也是周王室使节的那一句话很不好回答。

即便是心里真的不把周天子当一回事,起码周天子还是公认的天下共主。

然后,晋君周可以不敬周天子,不怕自己的臣子也有样学样,不拿君主当回事吗?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上面那一句话可不是孔子才讲过,只是孔夫子最出名,成了他的名言。

晋君周要比任何国君都谨慎,一个不谨慎别说是拿不回权力,下场也要非常不妙。

为什么?因为晋国的权臣比列国要凶要狠,所以晋君周决必须谨慎。

晋国的卿大夫是架空了晋君周,可是一众卿大夫在不触及根本利益的时候,保持了作为臣子的底线。他们一来没有做什么欺辱晋君周的行为,再来是保障了君主除了军权之外的所有权益。

自然是跟晋君周忍得住,没有迫切想要回权力有关。

若是晋君周不顾现实就要是拿回权力,必然是会发生冲突了。

不管怎么说,晋国的一众卿大夫至少在维护晋君周的地位,双方都表现得极为的克制。

“楚国去掉王号这么大的事情。”单公朝想到了什么似得:“你们还把不久前跟天子认亲的吴国给灭了。这……”

哪怕逼迫楚国去掉王号是晋国干得,只要晋君周是周天子的臣子,等同于是周天子干成了那样的事业。这个算起来真的没有毛病。

进行灭国战争的话,但凡晋国没有宣布脱离周王室的体系,一样需要事先取得周天子的允许,要不然就是一种逾越。

诸侯之长带头干逾越的事情,类似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每一次都会引起很大的动荡,一次次受伤的对象绝对有周王室一份。

单公朝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周天子的使节,确确实实有那个资格来找晋君周讨要一个说法。

而单公朝问的那些话,很难让晋君周正面回答。

没有不轨之心的话,晋君周可以有错就改,以周王室当前那寒酸的样子,互相之间说几句好话,事情基本上也就过去了。

晋国跟周王室闹过很多次的不愉快。

周王室也从来没有喜欢过晋国。

晋国是碍于作为周王室的分封国之一,发生一些事情不好跟周王室计较。

要不然的话,仅仅是周王室屡屡挑唆齐国跟晋国过不去,以晋国的武德之充沛,没有自保实力的周王室早被晋国给灭了。

以为周王室只是挑唆齐国跟晋国过不去吗?怎么可能的事情,还包括在晋国举起尊王攘夷大旗之后,周王室没有给予认证这一条。

后面完全是晋国的武德太过充沛,吓得周王室不得不追认,才算是让列国可以光明正常向晋国服软。

当前的达官贵人远没有后面那么无耻,可以理直气壮地睁眼说瞎话。

讲事实就是晋君周不至于心虚,就是不好将要干什么讲出来。

“君上,臣可以说几句吗?”楼令不再沉默。

晋君周立刻说道:“尽可道来。”

“单公。”楼令看向单公朝,说道:“寡君几次盛情邀请吴先君会盟,吴先君屡屡答应却是未至。”

这件事情单公朝知道。

说起来,吴君寿梦那样干,不知道多少诸侯学,并且早就想干了。

一众诸侯不敢干也不敢学的情况下,看到吴君寿梦一直戏耍晋国君臣,看得可是非常过瘾又深感解气。

以为一众诸侯喜欢参加晋国召开的会盟啊?完全是他们知道拒绝的下场,不得不每次捏着鼻子劳师动众参加会盟。

出现了吴君寿梦这么一个头铁的家伙,列国君臣可是等着看后续的情况怎么样。

简单来说就是一旦晋国没有惩戒吴国,后面可别怪诸侯有样学样,不去总是可以找到合适的理由。

别说当前的晋国如日中天,哪怕是瘦得只剩下骨架,打不打得赢另说,反正势必是要对吴国进行惩戒。

“单公,吴国不该亡吗?”楼令没有讲太多的道理,只问这一句。

单公朝正色说道:“即便是吴国应该亡,怎么可以不禀告天子就做了呢。”

道理是那样的。

楼令可以不讲道理,说道:“郑国也犯错了。寡君挥师惩戒郑国,郑国献上了大量的城池与土地。现如今,郑国大半归于寡君治下,连同‘滑2’与太室山。寡君率军南下,另攻占楚国‘方城’之外大片土地。来年,寡君将出兵攻打三戎,尽占三戎之地。望单公转告天子详知。”

这些话的核心意思就是,周王室要被晋国包围了。

不知道单公朝对山川地理有没有明确的概念?听不听得出楼令在进行威胁。

总之,单公朝安安静静地站在原地,好一会都没有从发呆状态回过神来。

讲实话,楼令没有直接说出“天子有几个师”的话,算是已经给整个周王室留有体面了。

周王室还能够当招牌,天子与公卿必须感谢来自晋国的维护。

在晋国崛起之后,周王室面临的情况跟齐国称霸时期不一样。

齐国称霸时期,尽管各个分封国被狄人和戎人蹂躏,周王室的情况其实还尚可。

所谓的尚可便是,周王室属于自保有余,无力出兵保护自己的封臣。

不得不提到的事情是,其实作为天下霸主时期的齐国没少欺凌同为分封国的小国,也对小国实施吞并,乃至于齐桓公很会搞事。

齐桓公在史书上能够有那样的评价,九成九的功劳要记在管夷吾身上。包括在管夷吾的劝导之下,使得齐桓公不是盯着自己的一帮亲戚搞事。

等齐国因为内乱虚弱下去?其实周王室就失去了最大的依仗对象。

对周王室来说很幸运的事情在于,当时几个强国先后被异邦侵略,实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晋国可以趁机崛起,说白了也是周边的郑国、卫国都虚弱下去,要不然晋国之前只有被郑国或卫国欺负的份。

在晋国崛起之后,效仿齐国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充当起了保护周王室的角色。

没有晋国保护周王室?不用楚国掀翻周天子取而代之,一些中小国家都有足够的实力灭掉周王室。

“你……,我……”单公朝看了看楼令,又看向晋君周,悲声说道:“何至于此啊。”

周王室现在就是关起门来过日子,不再任意地指使诸侯,对晋国的一系列行为也在尽量配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