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圆寂(1 / 2)

寻觅心灵归宿 立新 1643 字 9个月前

从故乡回到北京的家中,姜鸿辰将带回的家乡土特产归置储藏室。稍作休息后,妻子严忻瑗开始忙碌地准备晚饭,而女儿则略显疲惫的去自己的房间休息。姜鸿辰,打开电脑,登陆qq。看到屏幕上闪烁的企鹅标志,点开后发现是姜鸿辰曾在丹东出差期间结识的朋友给他留下的消息。</P>

消息告诉姜鸿辰,东宁金光寺的方丈去年已经圆寂,而圆寂的时间正巧是智真法师出家的一百周年。这个消息让姜鸿辰感到深深的哀痛,但姜鸿辰又深感荣幸,曾有机会结识这位尊贵的高僧,并在他的点化和开示下受益颇深。</P>

此刻,姜鸿辰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人心皆有佛,这尊佛可赋予我们智慧与力量,引领我们在人生中不断地向前。”想到这,姜鸿辰开始回顾那过去的日子,思绪中凝聚着当年与高僧交往时的点滴记忆,仿佛就在昨日,历历在目。智真法师慈祥的面容与娓娓道来的教诲仍让姜鸿辰感悟良多。</P>

1997年,姜鸿辰因为工作需要,来到了中国东北的边陲小县东宁。这里秀美的风光和独特的人文底蕴深深吸引了姜鸿辰。</P>

有一天,当地人告诉姜鸿辰和他的同事,这里正在修建一座寺庙,由一位104岁的老和尚主持设计建造。得知此消息,姜鸿辰的同事就建议去探访一下这位长者,向他请教并领略他的教诲。听到这话,姜鸿辰和另一位同事热情地表示出了强烈的兴趣。</P>

第二天的清晨,姜鸿辰和同事三人,准时乘坐三蹦子前往这座正在建设中的寺院。抵达目的地后,出租车司机告诉他们接下来的一小段路需要步行,距离不远。于是姜鸿辰和同事三人沿着一条土路,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不到十几分钟,他们便来到了寺庙的施工现场。望着已经建成的大殿和正在进行的院落和偏殿工程,姜鸿辰感到一股欣喜和期待。周围忙碌的工人和虔诚的信徒,以及扑鼻而来的木材和油漆的气味,营造出一片热闹而祥和的氛围。</P>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僧人走出寺庙,他向姜鸿辰他们迎来。姜鸿辰对他表示敬意,并向他讲述了自己和同事的来意,希望能有机会见到那位百岁老和尚,并聆听他的教诲。</P>

年轻僧人说,方丈已经感知到来客,让他前来接几位施主。年轻的僧人默默地带领我们进入了寺庙。我们穿过还在建设中的长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沉香香气和悠扬的木鱼声。终于,我们来到了方丈室。</P>

在方丈室里,终于见到了老和尚。他静静地坐在床边,晨光洒在他的僧袍上,映衬出一种庄严而温和的氛围。我们虔敬地向他行礼,并在他的示意下坐下来,开始了交谈。</P>

通过聊天,我们了解到这位年过百岁的老和尚竟是当时中国佛教界着名高僧海灯法师的师弟,智真法师。1995年5月,智真法师受东宁佛教信众的邀请从齐齐哈尔大成寺来到东宁讲法。因为看中东宁这个拥有优越的风水宝地,决定留在这里,在有生之年建一座寺院。他已经是102岁高龄,讲完法课后,便亲自率领僧众到处化缘,一年后,也就是1996年,金光寺在智真法师的带领下建成了。</P>

姜鸿辰望着面前的智真法师,深深合十后轻声开口:“阿弥陀佛,尊敬的法师,我一直在思考一句佛经中的言辞,这句话是:‘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能否请您引导我如何去理解这寓意深远的教诲呢?”</P>

智真法师说:“佛家经典中中的这句话:‘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这句话揭示了佛教中化解罪业、净化心灵的智慧。我们都会在人生的道路上犯错,但只要我们及时反省、真心忏悔,便能清除心灵的污点,重新获得纯净之心。”</P>

姜鸿辰认真聆听,回应道:“法师,那么如何面对那些过去所造的恶业呢?如何消除业障、解开内心纠结呢?”</P>

智真法师慈悲地回答:“消除业障的关键在于内心,只有从内心深处真诚忏悔过错,才能真正清洗罪业。佛教为此提供了多种修行方法,如念佛、诵经、打坐等。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逐步领悟佛学的智慧,从而化解内心的矛盾和烦恼。”</P>

姜鸿辰领悟甚深,接着问:“法师,‘开悟’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我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层次。”</P>

智真法师笑容满面地解释:“‘开悟’是一种通达一切、无碍流通的境界。当你面对自己的罪业和过错时,勇敢地承认并深深自责,这便是消业障、解心结的第一步。之后,通过念佛、诵经、打坐等方法,你可以进一步领悟佛学的智慧,让心灵得到净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