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北迁之议(2 / 2)

轩辕新明录 林芫美 1318 字 10个月前

“其实我们几个和皇帝都算很熟稔了,我还经陪皇帝听歌听戏呢。”李书同摇头晃脑地说道。

“可惜你暂时要放下这个爱好了。”许纬辰笑着说道,“等回到京城,你和孟松要负责关外的事务,就你们两个是东北人,这事情也靠不了别人。”

“东北人也不是天生就能处理东北事务的呀。”李书同这次是真的摇头,“我对东北的认知,有百分之九十九和你一样,是从全日制九年制初中地理课本上学到的。”

“这我知道。诚丘、镇业他们,也还是会尽量帮你的,只不过大家都非常忙碌,未必有那么多时间。你要是有什么事情想不出办法,除了和他们商量,也可以发文到南京来,我们给你出出主意,毕竟这是个慢时代,事情就算慢上个把月也不成问题。”

“嗯嗯。”李书同总算点了点头,说道,“那也得先有个整体方案。你对关外东北的具体规划,之前零零碎碎的听你提起过,最好再和大家详细说一下,大家好心里有数。”

“关外东北的事情嘛,大家之前讨论过几次,都觉得罗刹国步步近逼,雅克萨之战在所难免,所以要尽快恢复关外的统治秩序。”许纬辰说着,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继续说道,“但我们打这一仗,和历史上的康熙比起来,难度大得多。康熙只是派他手下的八旗军队去和罗刹国人打仗,东北大片地区原本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无论是蒙古各部还是索伦人,都是唯命是从的。”

“这倒是,清朝已经稳固统治几十年了。”毛渊明捧着茶杯,听得聚精会神。

许纬辰自顾自继续讲下去:“我们则不一样,灭清才不到两年,蒙古各部表面上接受我们的条件,向大明臣服,但是个个心怀异志。整个东北地区的满洲人还有数万,索伦人也有近两万人,对我们并不信任。我们给出的政策是,蒙古王公待遇如清制不变,已经嫁给蒙古人的清廷公主、郡主及其额驸维持原有待遇不变,索伦人各部首领均给指挥使衔,除按职给饷外,另外增加他们布匹、陶瓷器皿的赏赐。”

“那朝鲜方面呢?”毛渊明问道,“我们之前派人和肃宗国王来回交流了几次,应该有些成果吧?”

“嗯,成果不仅是有一些,可以说是很大。”许纬辰点头说道,“朝鲜国王因为锐意反清,对我们甚是友好,之前还派兵到山海关外,截断关外清军救援京城的道路,虽然没有真的和清军作战,但其心可嘉。后来我们再派冯锡范出使朝鲜,商定了东北边境的防务,请朝鲜国王派两个营在关外屯驻,驻守辽河口的盖州。”

“盖州是哪里?”李书同果然如同他自己所说,虽然是东北人,但对东北除了哈尔滨以外的其它地区并不熟悉。

“我也不知道,反正是大辽河入海口的南岸,在渤海湾的最北侧。”

“啊,你要是这么说我就知道了。是现代的辽宁省营口市。”李书同努力想起来一些关于盖州的事情,“营口市是地级市,盖州应该是下面的县或者县级市吧。”

“具体我也不清楚,你说的或许就是对的。”许纬辰朝着李书同笑了笑说道,“不过,我看清朝兵部收藏的舆图,大辽河上游的南支直达辽阳,北支可以达到沈阳,也就是之前的奉天府。占据了大辽河口,就可以随时从海上支援,然后溯河而上,直到辽阳和沈阳。”

“那为什么派我们自己的兵去,又或者直接派兵占领沈阳呢?”毛渊明觉得有些奇怪。

“兵力不足啊。”许纬辰又摇了摇头,“辽阳和沈阳是满人的故土,尤其是沈阳,是他们的祖陵所在,我们若是没有足够强大的优势兵力,肯定不能轻易把他们赶走,只能绥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