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复设枢密院(2 / 2)

轩辕新明录 林芫美 1332 字 10个月前

枢密院初设于唐代,至残唐五代时,后汉隐帝以枢密使郭威主管军政,枢密院大致成为了朝廷的最高军事管理机构。北宋时,枢密院制度趋于完备,设枢密使、知事、同知、副使等,专掌兵事,宋朝名将曹彬、狄青、岳飞等皆曾任职枢密院。元代枢密院职能大体因袭宋代,明太祖称帝之后,废枢密院,改置大都督府。

李书同认为,单就职能而言,叫大都督府也没什么问题,但大都督府在前明存在二百余年,百弊丛生,名存实亡,现在如果重设大都督府,则有很多复杂的头绪要清理,比如很多郑氏将领都已经挂都督或者都督同知衔,但实际上手下不过是一镇两千多人。干脆彻底废除大都督府,重设枢密院,暂时先负责勋臣的管理事宜,然后慢慢再将军事功能填充进去。

“那不是要把军机处的权力都收进去了吗?没有军机处,我们可就不好操纵军事了。”吕宪华对李书同这个建议有些疑问。

“是。可是你想啊,大臣当中一直不停地有人上书,要求撤销军机处。而且,现在疆域广阔,军队规模增大,很多具体军务要我们自己管理,向老乡征购猪肉之类的事情都要处理,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你看老许前一阵子来信,说靠留在南京的十几个人管理南方的事情,忙得晕头转向,很想要分几个人去南京帮忙,可我们哪有人可以分呢。”

项绍宽对李书同的建议倒是很能接受:“具体的军务就要有合适的人管嘛,我们也不必要包揽一切,把事情分一些出去也可以考虑。枢密院嘛,名字不错,而且暂时先管理勋臣,并不涉及分割兵权。”

“那行吧,只要你觉得可行,我也没意见。”吕宪华马上转而同意项绍宽的意见。

“那就这么决定好了。”项绍宽说着,又问李书同,“那枢密院具体什么格局,你有方案吗?”

“枢密院要管这么多勋贵,包括超品之爵,官不能小了。宋制枢密使是从一品,我看我们给他升至正一品。武英殿大学士之前空着,以后就专授枢密使呗。”李书同侃侃说道,“枢密使以下设同知、副使、佥事,依次为从一品、正二品和从二品。”

“可以,官缺不是问题,问题是枢密使由谁来担任?”毛渊明听了半天,觉得枢密院这个设计很有意思。

“还能有谁,除了刘国轩,没人能当得了枢密使吧?”

“刘国轩当枢密使当然合适不过,问题是他人在武昌,暂时又不能把他调回京城……”

“所以要设枢密同知这个岗位。”李书同有些得意地笑了起来,“枢密同知可以由在京的官员担任,署理事务,有重要的事情给刘国轩发八百里加急请示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