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两个妹夫(2 / 2)

轩辕新明录 林芫美 1243 字 10个月前

三人之中,以吴兴祚较为年轻,不过是五十出头,而且算是文武兼备。吴兴祚的先人是礼亲王代善的门人,所以吴兴祚也是杰书的嫡系,三藩起事时随杰书南下。后来清军战局不利,杰书退守江宁,等到江宁和平开城之后,吴兴祚被大明朝廷留用,在吕宪华手下带兵打过几仗,又转任南京兵部侍郎。考虑到南京留守司的三位大臣里需要有人通军务,吴兴祚也是合理的选择。

给朱和尭介绍完三人,又依次见了六部尚书、侍郎以及都察院右都御史。朱和尭初临朝局,兴奋之余又有些羞涩,毛渊明则是不断地让他放松心情,保持自然。

等到朝臣们散去,朱和尭也回宫休息。回武英殿的路上,许纬辰告诉毛渊明,南京应天府尹目前还是由甘孟煜担任,京卫指挥使司则由宜春王朱议浙掌管。虽然朱议浙是大明宗室,但与皇帝宗枝已远,而且又是被废黜的宁王一系的宗室,所以身份恰到好处,比较值得信任,又没有宗室掌兵容易产生的隐患。

毛渊明不太理解许纬辰这么安排的用意,等回到了武英殿,便开始询问。许纬辰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让潘兴拿出了一份材料给毛渊明。

毛渊明接过来仔细一看,这是一份南直隶和南方三省过去一年抗税和民变的记录,上面大大小小的抗税和民变有几十次,最大的一次有数千人参与,打死了一个知县,不由得大吃一惊,问怎么会如此严重。

朱丹赤便笑着说道,古代抗税和民变是家常便饭,明清史书虽然对此记载比较详细,但现代历史教科书一般不会刻意提及,如果不出现席卷数省的大规模农民起义,便会被定义为太平盛世。

毛渊明不以为然,觉得虽然如此,但新朝开创不过几年,就有这么多抗税和民变,是不是军机处的做法哪里不妥。

“你要说不妥呢,肯定是不妥的。”许纬辰也不急不躁,缓缓地答道,“不过以我们现在的策略来说,这些事情也是不可避免的。”

“为什么?”毛渊明觉得有些难以理解,“如今北方要大规模用兵,南方如果不稳定,对北方的作战影响很大,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啊。”

“Nonono,就是因为北方战事重要,才会出现现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