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不就是出口退税吗?”毛渊明差点笑了出来。
“对啊,有现代社会的成功经验为什么不用?我们只要这样实施,大明商人们就不得不回到自贸区交易,除非利润极高,否则走私拿不到出口退税,所得就远远不如之前了。”
“好办法呀,你之前怎么不告诉我?”许纬辰乔作生气地对陆希星说道。
陆希星笑嘻嘻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唉,我之前也是忙昏头了,没往这上面想。这次坐船沿运河回南京,我看到沿途钞关的运作,忽然想到了这个办法。”
“那西洋人的货,是不是也能同样征税?”毛渊明又急切地问道。
“唔……这个有点难。”陆希星想了想,“如果在自贸区对西洋人的货征收高额税收,有违条约不说,退税机制也比较麻烦,还是别搞了。”
“嗯嗯。那你研究研究,哪些地方需要设立钞关。”
“钞关本来就有,从前明宣德年间就开始设立,运河沿线、长江沿线都有钞关。崇祯年间全国有钞关十一处,清朝全部继承,并且在顺治年间增设至十九处,康熙年间还有增设了几处,等到我们接手的时候,全国钞关已有二十三处。我们既然需要用钞关来增加收入,那么就再增加几处,总之,这些商家其实有得是钱,你不去压榨一下他们,真不知道他们有多少钱。我看京城户部的记录,前明全国钞关收入大约三十五万两,到了顺治年间朝廷摊派给钞关的定额就是七十七万两,康熙年间还有增长。两相比较,无非是清朝比明朝更善于压榨商家,正所谓压榨一时爽,一直压榨一直爽。”
“哈哈哈哈哈。”毛渊明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你怎么越来越像老许了,这种压榨商人的想法,以前的你可是不会有的。”
“不是我像老许。只要你深入参与实务,你就会发现,这些商人不但有钱,而且变着法子偷税漏税,我们又何必跟他们客气。”陆希星忽然变得非常正经,严肃地说道,“之前开会定下的原则,我们的目的不是把大明变成一个宜居社会,而是推动历史的车轮向前发展。压榨几个商人,哪怕真的坑了几个,只要能让大明尽快进入工业社会,那也是值得的。工业化的苦,大明人必须自己吃,哪国工业化也得经历羊吃人的过程不是?”
“……”毛渊明被陆希星一串义正词严的话说得有些无言以对,只能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又弱弱地问道,“那抗税和民变的事情,就不想办法缓解一下?”
许纬辰马上解释说:“我们当初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实行高额税制,实在是为了应对战争的不得已之举。浙江清丈土地、登记户口之后,已经降低了税率,收入比之前减少了两成半,江西和福建现在正在清丈土地、登记户口,明年也可以减税了,相信到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抗税作乱了。”
“那税收减了,朝廷开支怎么办?刚才说需要应付北方的战争,减税造成的缺口怎么办?”
“数管齐下呗。”许纬辰悠悠地说道,“第一是应急之法,就是继续发售国债。我们的国债信誉很好,早先发售的三年期和五年期国债都如数按期赎回,老百姓对国债有信心。然后就是继续进行官制改革,把朝廷机构当中适合放在南京的,都放在南京。漕运成本很高,每运一石粮食到京城,大约需要消耗一石半的粮食,也就是说,江南出发的一万斤粮食,到达京城时能剩下四千斤就不错了。所以,能留在南京的人,就尽量留在南京。”
毛渊明点了点头,又问道:“可问题是,六部五寺都察院这些机构,都是非在京城不可的,眼下除了海军衙门在南京之外,其它衙门都没法搬来南京啊。”
“没错,但其他人还是可以迁一些来南京的。”
“比如呢?”
“主要是两大类,第一类是国子监学生。”许纬辰说着,从文件柜里取出了一份,递给毛渊明,“你看,这是南北两京国子监的基本情况,目前总共有先生二百多人,贡监生总计七千三百多人,其中四千一百多在京城。看上去人数好像不算多,但仔细想想,这些贡监生多半家庭条件优越,都是带了书僮、奴仆在京伺候生活的,有些已婚的贡监生甚至拖家带口在京居住,少说也为京城增加了两三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