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和罗刹人打起来了(2 / 2)

轩辕新明录 林芫美 1351 字 9个月前

在郭炎的帮助下,洪诚丘很快找到了这个王泽弘的材料,此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王用予是崇祯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本身是顺治进士,也入了翰林院,不过熬了多年,到大明光复之时也不过是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可能是因为感到仕途无望,并未接受新朝招抚,而是选择了原品致仕,留京居住。不过,此人颇有子孙福,共育六子,其中次子即是现任苏州知府王材任。</P>

既然如此,王泽弘在这个时候求见就可以理解了。洪诚丘把情况跟朱和尭说了说,然后召王泽弘入见。</P>

王泽弘的来意简单明了:请求朝廷处分自己的儿子王材任,因为王材任“治郡不明,酿民变事端,处事慌张,致僚属蒙难”,另外,还请求朝廷同时处分自己,因为自己“教子无方”。</P>

经过在南京的锻炼,朱和尭接见大臣时如何控制气氛和对方的情绪已经有了些心得。并不急于讨论正事,而是先是询问了王泽弘的退休生活境况,生活有无困难,近来做些什么,王泽弘都一一作答。</P>

然后,才向王泽弘说,此事尚未定案,暂时不必担心,要相信朝廷会秉公办理,赏罚得宜。并且温言安慰了王泽弘几句,说即便王材任有事,也不一定会牵连到他,不如回家安心等待消息。</P>

王泽弘千恩万谢,跪下连连叩头,然后起身辞去。</P>

王泽弘走后,朱和尭便问王泽弘专程来请求处分儿子,还请求处分自己,究竟是什么意思。姜承志告诉他,这是官员们常用的伎俩,但凡自己的儿子或者亲属出了事,担心自己受到牵连,就先请求处分,希望可以免受牵连,同时还能沽名钓誉。</P>

洪诚丘却觉得有些不对,因为消息从南京传到北京,除了最高军事级别的八百里加急,速度最快的方式就是军机处急件,王泽弘不会有任何其它的途径更早知道这件事。而这件事的急件是前天收到的,昨天内阁才有票拟,王泽弘一个在京闲居的退休官员,按理已经看不到邸报了,没有正当的途径了解此事,所以必然是有人给他送了消息。</P>

洪诚丘这么一说,姜承志也警觉了起来,觉得有必要彻查一下此事。</P>

朱和尭觉得很奇怪,不知道此事为什么在洪诚丘和姜承志看来如此严重。姜承志又解释说,这种情况叫做内外交通,属于朝堂大忌。</P>

于是,洪诚丘马上让人取来内阁日值档,发现昨天当值的辅政大臣是柯良,四位协办大臣中,除了索额图暂时专司与罗刹国的谈判不当值以外,许缵曾、许三礼、徐乾学三人都在,最后签票的是三辅夏国相。</P>

夏国相一向摸鱼划水,柯良是东宁旧臣,许缵曾、许三礼品性端正,如此看来,徐乾学嫌疑最大。</P>

洪诚丘和姜承志本来就都不喜欢徐乾学,因为此人平素贪婪成性,让他入阁完全是为了借用他的舅父顾炎武在士林的威望,笼络一下江南文士。不过,除了辅臣,内阁还有值阁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也存在嫌疑,况且暂时也没有证据,只能先不事声张,等稍后找邹树人,调几名锦衣卫监视一下徐乾学和王泽弘,看看他们有无私下来往。</P>

商议了一阵,也到了午膳时间,朱和尭让刘家诚传膳,三人一起边吃边聊。吃得差不多了,自有太监端上热水洗脸洗手。</P>

忽然,一名锦衣卫侍卫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大声报告称:“太子殿下,罗刹国的那个彼得与榆林王殿下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