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报社遇袭(1 / 2)

回来的儿子 过节不收礼 1150 字 10个月前

第二天上午,周冬凛在《大美晚报》报社给丁默邨打去了电话。</P>

一是告诉他杨介眉已经救出,自己代张老太爷向他表示感谢;</P>

二是问他这一万的悬赏怎么交给他。</P>

丁默邨表示能为张老太爷做事是自己的荣幸,怎么能收张老太爷的钱,让周冬凛替他在张老太爷面前多美言几句。</P>

周冬凛满口应下。</P>

而那一万元,周冬凛在距离报社不远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支行用化名开了一个户头将钱存进去以备不时之需。</P>

......</P>

1939年7月9日,汪精卫通过广播发表《我对中日关系之根本观念及前进目标》。</P>

声明与蒋介石断绝关系,称他一贯的观念是对于日本冤仇宜解不宜结,并将本此观念对日本努力转为友。</P>

第一步恢复中日和平;</P>

第二步确立东亚和平。</P>

同时攻击所有抗日人士,提出“亲日”,“中日提携”,“共同反共”的口号。</P>

1939年7月10日,汪系报纸《中华日报》在上海复刊,为汪精卫鼓吹站台。</P>

同日,朱惺公在《大美晚报》副刊《夜光》上发文痛骂汪精卫。</P>

......</P>

1939年7月17日 星期一</P>

上午十点,工部局。</P>

周冬凛办公室电话铃声响起,拿起听筒后,对面传来张东升焦急的声音:</P>

“周记者,哦不,周处长,刚才有人袭击了报社!”</P>

“什么?东升,你别急,慢点说!”</P>

“刚才有一帮子流氓冲到报社里见人就打,见东西就砸!”</P>

“你怎么样?受伤了吗?”</P>

“不是我们报社,是对面的《中美日报》,我们报社的门卫看见对面报社被袭击了马上把门关了。”</P>

“你说话别大喘气行吗?”</P>

“不是,周处长,那帮人应该是冲我们来的,估计是找错了地方,我看到有个流氓指着我们这喊,然后那些人从对面准备冲过来,幸亏警察来了,临了还砸坏我们一块玻璃。”</P>

“那警察抓到人了吗?”</P>

“抓到两个,已经被带走了。”</P>

“是哪个捕房的?”</P>

“我们这归麦兰捕房管,应该是麦兰捕房。”</P>

“好,我一会过去看看。”</P>

...</P>

吃过午饭后,周冬凛骑车去了爱多亚路151号的麦兰捕房(今金陵东路174号黄浦公安分局)</P>

中间为麦兰捕房,1935年新大楼落成,原名老北门捕房、大自鸣钟捕房</P>

去之前,周冬凛通过公共租界华人总督察长张森衔接上了法租界现任华人一级督察长程子卿。</P>

麦兰捕房是上海滩大亨黄金荣的发家地,程子卿是黄金荣的亲信,很长一段时间都住在黄金荣的家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