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四行仓库保卫战(一)(1 / 2)

回来的儿子 过节不收礼 1161 字 10个月前

离开了大升米行,周冬凛骑着自行车直奔南市。</P>

淞沪会战开始后,上海及周边省份大量难民向上海租界涌来。</P>

法租界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南市华界与法租界交界处设围栏、拉铁丝网并派部队看守禁止难民进入。</P>

大量的难民都集中在了南市区,最多时有20多万人。</P>

周冬凛将自行车后座上的大米交给法租界这边负责救济难民的工作人员后找了一个公用电话亭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接电话的是周夏芷。</P>

“喂,大姐吗?我是冬凛,晚上我有采访任务,不回家吃饭了,你们不用等我!”</P>

“冬凛啊,什么任务啊?这么晚了,你不会是去看打仗了吧,你可不要瞎跑八跑啊,现在外面乱的很!”</P>

“姐,我不会离开租界的,放心吧,我去四行仓库那边看看,晚点回来!”</P>

“那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啊!”</P>

“放心吧,姐,没事的!”</P>

挂了电话周冬凛便向四行仓库的南岸骑去,到了南岸发现这里已经集聚了很多的人。</P>

虽然此时天色已经转暗,可人群丝毫没有退去的迹象。</P>

仓库内的守军用沙袋筑成了一道墙,一直筑到了公共租界与华界连接的新垃圾桥边,几个士兵驻守在那边。</P>

此时敌我双方正在对峙休整阶段,周冬凛将自行车锁在了一间商铺的旁边,随后向着新垃圾桥公共租界这一边走去。</P>

到了英美军人看守的租界大门前,周冬凛看到了几个同行装扮的人正在跟守军商量着什么,周冬凛走了过去:</P>

“我是《申报》记者周冬凛,请问现在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P>

一个戴着鸭舌帽矮矮壮壮的小伙转头看向周冬凛:</P>

“你好,周记者,我是《时报》的张东升,我们正在和守军商量让我们过去采访驻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守军。”</P>

“算我一个,现在什么情况,守军同意了吗?”</P>

一个先前在最前面负责和守军沟通的人指挥着众人向后退了几步,这个人瘦瘦高高,三十岁不到,目光锐利:</P>

“守军为了维持租界内的秩序,不允许我们全部过去,他们只给了我们三个人的名额。”</P>

“我要去,我要去,算我一个。”:</P>

众人纷纷伸手表示自己要去。</P>

“出了这个大门就是战场了,外面的形势错综复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应对的,我希望参加这个任务的都是做过战地记者的,这样能够保证我们这次任务的成功率。大家把需要了解的问题都汇总一下,让最后选中的三人替你们来采访。”</P>

“我是《申报》的周冬凛,我做过战地记者,我有经验。”:</P>

周冬凛第一个举起了手。</P>

《时报》的张东升也举起了手:“</P>

我是《时报》的张东升,我也做过战地记者,算我一个。”</P>

“好,我是《新闻报》的陈济升,这次就由我们三个人来完成这个任务,大家有什么需要了解的,我来负责登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