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员端上一盘绿豆芽冷面和一碟糟毛豆,周春生从筷筒中抽出一双筷子大快朵颐起来。</P>
这家面馆是苏式面馆,之间周春生从不光顾。</P>
苏式面多是碱水面,偏硬,煮完后当中要留有白芯。</P>
按老法师说法叫有身骨,吃起来筋道,煮过就会糊化,不好吃。</P>
但是对吃惯北方面条的人来说这面就是没煮熟,所以周春生在其他地方吃过一次苏式面后再也没碰过。</P>
今年的夏天格外的热,一热就没有胃口,每天中午吃饭就是件头疼的事。</P>
上周周春生再次路过这家面馆,面馆门口多了一块招牌:</P>
【本店特供电风扇冷面】。</P>
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进来吃了一碗,这下一发不可收拾每天中午雷打不动的到这里报到。</P>
以前上海的冷面用的是加了蛋和重碱水的苏式面,颜色微黄。</P>
煮好后为了使面条快速冷却采用过冷水的方法,由于卫生问题在1937年前后曾被国民政府禁止销售。</P>
为了满足食客的需求同时保证卫生,一些大饭店采用冰箱来给面条降温,而一些小面馆则想到了用电风扇。</P>
1952年上海四如春面馆大厨朱如根对冷面进行改良:</P>
一是将苏式细面改为小阔面并且蛋的含量增加以提高面的韧性;</P>
二是采用先蒸后煮的方式使面可以长时间保持弹性的口感;</P>
三是在用电风扇冷却过程中一边拌入葱油一边将面挑起使面不会粘连。</P>
当然此时周春生吃的面还没这么讲究,况且水煮的面更加适合他的口味。</P>
一口冷面加上几颗糟毛豆下肚,顿时感觉凉快不少。</P>
此时面馆内已几乎坐满,差不多每张方桌前都围拢了两三个食客。</P>
不知道是对警察害怕还是厌恶,只有周春生的桌边没人往上凑。</P>
一个看着四十多岁上面留八字胡下面留山羊胡,穿着浅灰长衫戴着遮阳帽腋下夹着一份报纸的男人走进面馆。</P>
四处看了下后走到周春生对面,右手伸到嘴边清了清嗓子:</P>
“有人吗?”</P>
周春生头也没抬:“坐!”</P>
男人捋了捋长衫在周春生对面坐下,服务员过来询问他吃什么。</P>
男人指了指周春生:“跟他一样。”</P>
服务员离开后,男人抖开报纸看了起来,边看边自言自语:</P>
“千金蔓挂柱立了大柜,灯笼蔓高挑列。”</P>
(陈恭澍当了站长,赵理君调去了北边)</P>
周春生没抬头,嘴里嘟囔道:</P>
“传正,碰码!”</P>
(你小子胆子够大,敢上这来碰面!)</P>
男人微笑道:</P>
“支部开局,拉个对马,反火是星,上托。”</P>
(上海站人手不够,陈恭澍让我找你帮忙,他知道你判出上海站是被逼无奈,大家可以合作。)</P>
“怎么起皮子?”</P>
(怎么做?)</P>
“搬一脚门蔓”</P>
(杀李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