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面是明黄色的,通体一派肃然。</P>
这把伞的贵气,将主人与其他人直接区分开。然而伞并没有举在李北辰的头上,而是握在有些焦急的梁小宝手里。</P>
李北辰骑着一匹健壮的枣红马,左侧青黑色的马匹上坐着谢夫人。右侧马上坐着的是弟弟李北弘。</P>
李北辰内着铠甲外穿斩衰,身披玄底金色龙纹披风,头戴帽盔,雄姿英发。</P>
不过是蒙蒙细雨,能沾湿铠甲外的斩衰而已。</P>
与父皇一起征战时,遇到过的雨和雪,比这个大多了。</P>
此时列兵城外,整装待发。</P>
一片缟素中,每个人都神情肃穆,身姿笔挺。</P>
李北辰目光冷冽地一个个扫过眼前的战士们。脑海里浮现出以前父皇出兵前极富感染力令每个人热血沸腾的慷慨陈词,如今换成自己。</P>
“诸位将士们,鞑虏来犯,踏我河山,杀我百姓,谋害皇后。一寸河山一寸血,朕今日带你们一起讨伐他们,收复国土,报仇雪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驱除鞑虏,保家卫国!”</P>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P>
“驱除鞑虏,保家卫国!”</P>
激愤慷慨的声音响起,每个人热血沸腾。</P>
李北辰挥剑指向远方,“出发!”</P>
他洪亮而坚定的声音响彻云霄。</P>
转头对身边的弟弟说道,“摄政王,京城就交给你了。”</P>
李北弘郑重地答道,“皇上放心,城在臣在!”</P>
今日朝堂之上,李北辰除了宣布御驾亲征之外,封李北弘为摄政王,代为主持每日早朝议事。</P>
召魏相安排好江南赈灾事宜后回朝,与右丞相慕容池、摄政王李北弘、户部尚书叶明、大理寺寺卿黄少安组成五人政务院。</P>
所有议事由政务院共同商议决定。每次会议均需形成会议纪要,每人审阅后均需签字确认。由司礼监安排专人做会议纪要。</P>
政务决定所颁发诏书由摄政王加盖皇帝玉玺。</P>
但每项正式政务决定在正式发布诏书之前,需有草拟,草拟同样需要每个人签字确认。</P>
所有的会议纪要、圣旨草拟和圣旨交由韩子谦来核对保管,相当于监督政务院的作用。</P>
李北辰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投去信任的目光,“六弟保重!”</P>
说完纵马而出,带领禁卫军向最靠近大同镇的紫荆关出发。李北辰并非亲自上战场,而是去紫荆关督战。</P>
京畿大营的二十万军队则由袁谦大将军为统帅直接从京郊出发,前往紫荆关驰援大同。</P>
李北弘情深意重地对着皇兄的背影喊道:“皇兄保重!”</P>
蒙蒙细雨此时已经停下,天已放晴。</P>
一缕阳光从厚厚云彩后透出来,照在离去的李北辰身上,玄色披风上的金龙愈发显得耀眼,在风中仿佛活灵活现地游动起来。</P>
李北弘身着斩衰,握着缰绳,目送皇兄远去,心情沉重,清瘦憔悴的面庞神情肃穆。</P>
待举目四望,已再也看不见人影,心底像是压了块石头,沉重万分。</P>
从小到大,他从来都是躲在大哥的身后,遇事有大哥指点,遇到困难有大哥帮助,遇到欺负被大哥保护。</P>
如今却不得不站出来,担起重任,他有几分茫然和不自信。</P>
李北弘抬头望了望城门上的“安定门”三个大字,心中生出一股决绝:与所有的反贼们决战到底!</P>
“回慈宁宫。”</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