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窑厂(二)(1 / 2)

三舅舅是个很有骨气的人。

前天晚上,舅公听说他要买窑厂,就给了他一千两的银票。他只收了五百两,还坚持打了个借条,约定两年后归还,一分的利。

舅公很生气,说这点银子对他来说不算什么。这么些年,因为没有孩子,自己也没置什么家产,手上都是现银,自己老了,要银子也没什么用处。

三舅舅却说,自己过来陪舅公住,是尽做晚辈的责任。平时舅公给的生活费,虽然有多的,他也不跟舅公客气了,就收了。但这是他以后要做的生意,不能要舅公的钱,不然,以后没法跟娘亲交待,只是现在他手上的确没有这么多的银子,只能先借舅公的了,但要规规矩矩的打借条,不然,他就不要了,他宁可到牙行里去借钱。

舅公被他气的,胡子都拧掉了几根,但还是倔不过他,收了借条,心里却想着,怎么才能再帮到他。

大家都没想到,三舅舅的窑厂开的这么顺利。

没两天,孙经纪就带着姚家父子三人到何家来了,为啥不到三舅舅家去呢,原来,舅公家住的房子是知府统一安排的,离府衙很近,大家过去不太方便,就约定有什么事情都到何家来说。

姚氏父子很积极,他们愿意回到余姚村的窑厂干活。

姚家一直都有祖传的烧陶手艺,父子相传。听家中长辈说,很早之前家里还有过窑厂,但遇到灾荒之年,逃荒到这里,才逐渐败落下去的,但家里人的手艺,还是一直传承的。

原先一直在余家窑厂里做事,余家家主虽然在生意上不太上心,但毕竟是从村里出去的,对村里的乡亲还都比较厚道,工钱给的也公道。可惜,余家败落后,小窑厂也开不下去了,大家只好去外地打工。

姚家父子只有烧窑的手艺,就到宜阳县的窑厂去做工。只是,因为以前大家都做烧窑的生意,同行是冤家,大家既然是对头,现在到那里去了,虽然因为自己的手艺不错,人家愿意要了,但只给了普通小工的价钱,而且,还经常被冷嘲热讽。这让当了大半辈子大师傅的姚师傅,心里很是憋屈。所以,一听有人买余家窑厂了,二话没有,带着儿子们就回来了,就算给一样的价钱,他也愿意离开那里,比竟,回到余姚村,离家近了,还能有口热饭吃呀。

接下来的几天,三舅舅就驻扎在余姚村了,因为其间,舅爷爷带着衙役过去看过一次,余姚村的里正及其配合,再加上姚氏父子踏实肯干,何名礼又把家里的下人和盖房子的工匠们都带过去帮忙,不到十天,三舅舅的窑厂就烧出来第一窑的青砖。

姚师傅的手艺的确不错,以何名礼盖过许多房子的眼光看,这青砖的质量属于上乘,这也说明,这里的土质不错,适合烧砖。

先烧出来的砖立刻就用上了,何名礼带着他的施工队,给三舅舅在余姚村盖了个院子,前面一排作为工人住的地方,后面一排是三舅舅和自家来人住的房子。院子门口挂了个牌子“杨家窑厂”

听到余姚村窑厂又重新开张了的消息,再加上姚家父子一个个通知了相熟的村民,一下子,就招了十几名烧窑的工人,还都是之前做过的熟练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