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孩子的教育(一)(1 / 2)

而最大的功臣,何博文,却没有参加杨家堡的庆功宴。

等两个小的府试一结束,他就回府学了,落下这么长时间的功课,他要加紧补起来。

今年是乡试之年,八月的秋闱,他想先试着考一下,就像上次考秀才一样,明知道考不过,但考过一次,就能知道自己的短处,在后面三年的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

博文到了府城才知道,赵继宏已经离开府城去京城了,他要参加今年的武举考试。

看着继宏留下的厚厚的信纸,他表示理解继宏的不告而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方向。

有时,会在某个时间段,与某个谈的来的朋友相互陪伴一段,然后再各奔东西。

别说是朋友了,就是父母兄弟姐妹,也都是只能在生命中相互陪伴一段时间,然后,各自拥有自己的生活。

这说听起来比较伤感,但这就是现实,谁都无法改变。

还有一封信是青松留给博荣的,虽然信并没有封口,但博文还是没有看,他准备让博荣自己亲自看。

没想到博荣对青松的离开也很淡定,可能是之前青松就已经说过,他也有思想准备了吧,而且,青松除了教他好几套拳法,还交给博荣一套吐纳方法,让早晚练,说如果他有机缘,练个三四年,会有大成效,所以,他现在忙得狠呢。

而且,青松师傅说了,最迟十月份,他就会回来看一下,再考较他一下。以后,即便师傅不在府城,每年也会来一次的。

而杨家堡的老杨家,正在为孩子们以后学习的地方,展开一场激烈的争论。

如果按照之前的约定,考上了童生的博荣和振远,是要一起到府城的。毫无意外的,还会带上两个拖油瓶,虎头和泽哥儿。

这样,杨家堡的杨老爷子家里就会空落落的了,那杨老爷子可不答应。

“府城有什么好,哪里有杨氏族学的李夫子教的好,你看,今年教出三个童生呐。”杨老爷子讲的是理直气壮。

“博荣和振远原本策论底子就薄,这次能通过府试,完全是运气。要想考过院试,必须到府城来,或者到县学,杨氏族学已经教不了他们了。”唐师爷也说的有理有据。

四个孩子,到哪里读书,已经变成了唐师爷和杨老爷子之间的博弈。

一时间,三舅舅和何名礼看见两个老人都躲着走。

为啥?怕被逼着表态呀,谁敢做这个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