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杨丰和朱棣达成勾结,准备南下完成对朱允炆完成最后一击的时候,大明监国吴王正一脸苍凉地站着长江岸边。
当然,他并不是准备投身江水。
但目前的局势,他距离这一步也已经不远了。
苏州的反正基本切断了他的退路,好在当时的他正在镇江,所以并没有像吴寿安和姚善一样落在韩升手中,而且这时候向他效忠的各地也都还没改变,毕竟最近这段时间乱七八糟事情发生的太多,再加上各方效忠的对象不同,导致驿站的传递也受到影响,估计很多偏僻地方连杨丰已经登场都不知道。
镇江是个控制江南和江北的好地方,比起苏州更适合他。
所以得知苏州反正的消息后,他立刻调动自己的护卫赶往苏州,试图武力夺回这座对他至关重要的城市。
同时命令一直在浙江的安陆侯吴杰同样进攻苏州。
然而……
他的护卫一到苏州就倒戈了。
事实上韩升老当益壮的背后,是苏州士绅已经确定朱允炆没戏了,所以赶紧跟他切割,而韩升也是苏州住了几十年,城内勾结的土豪劣绅有的是,所以早就提前联络好。他带着金山卫的兵一到,苏州城内就给他开门了,同样早就联络好的苏州卫军户,直接就包围了吴王府捉拿姚善。而朱允炆派去的护卫主力还是苏州那批士绅子弟,人家回去后,后面的家族耆老们半路派人过去一说,等到了苏州城下就赶紧倒戈。
然后是苏州,常州,松江各地纷纷反正。
至于浙江的吴杰当然也毫不犹豫的倒戈了。
他是第二代安陆侯,他爹吴复才是和大行皇帝做兄弟的,所以他并没有什么危险,既然这样为什么再跟着朱允炆?
监国吴王的霸业就这样戛然而止,别说号召天下忠义靖难了,连他自己的王城也都已经倒戈了,此刻前无希望后无退路的他站在长江岸边,望着眼前滔滔江水,忍不住悲从中来。可怜他曾经雄心壮志,要做一个圣主明君的,现在却只能面对满盘皆输,他并不是不努力,他已经很努力了,他也不是不够贤德,那些文臣儒生无不把他视为贤德圣主。
他一道敕书,转眼间就可以让几个省立刻遵从,几十万大军瞬间听命。
可是,那个恶魔一样的男人,只需要单枪匹马的走过去,让那些手握重兵的猛将们去死,他们居然真就去死了。
然后几十万大军又没有丝毫抵抗的倒戈了。
他都这样努力了,怎么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他都这样努力了,为什么还是摆脱不了这个恶魔?
挖空了心,耗尽了力,最终还是输给了这个恶魔,甚至输的那么可怜,人家都没和他交手啊。
就是出来走了一趟。
然后他的成功就瞬间崩塌了。
此刻的他心情犹如两百多年后,站在煤山上的崇祯,只想仰天悲叹一声……
群臣误我啊!
“殿下,如今形势危急,还得早做打算,以臣之计,不如登船南下,此处各军皆怀观望,若杨逆大军真过来,恐怕绝大多数都会背叛殿下,但王弼尚且在安南,他可是在杨逆害死名列,必然拥戴殿下。闽粤忠义尚众,殿下此前许诺之种种皆其所要,有王弼大军为后盾,此辈必然继续为殿下所用,更何况靖江王及沐家亦可连结,到时候锁断梅岭,坐拥天南以待其变。”
齐泰小心翼翼地说道。
当然,扯那么多都是虚的,核心就是一句话。
该跑路了。
而且只有这一个方向可以逃跑。
毕竟向北是没用的,向南已经倒戈了,只能坐船出海然后南下闽粤,不过福建有马和,如果燕王也选择和杨丰合作,那马和就肯定倒戈。
广东倒是没有这种危险,但广东本地军队数量有限。
南方真正可以说重兵的就是王弼的安南军团,这支征安南后留下暂时镇压当地的军团,总兵力依然超过十五万,而且此前王弼已经准备好北上,所以广西实际上在其控制下,加上广西的得二十多万,这还不算安南本地土司及广西那些土司的。这些土司也可以调动,反正就是给他们好处,只要承诺带着他们到北方烧杀抢掠,他们会很快乐的加入,而广东的何家一直充当王弼的后勤运输,双方合作密切,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同盟。
王弼是在杨丰名单上的。
他必然不肯坐以待毙。
何家和广东本地将领豪强要的就是海外贸易,谁给他们开放海外贸易他们就支持谁,福建的那些其实也一样。
而目前来讲唯一明确开放海外贸易的,也就是朱允炆了。
实际上最近这半年,利用北方局势混乱,朝廷顾不上管太多,闽粤两省海商早就已经开始直接出海。
强制结汇的制度也没人理了。
可以说已经尝到甜头,毕竟从广州到吕宋也用不了几天。
更何况安南已经拿下,目前留在安南的水师,就是由东莞伯何荣统辖,他家和蓝玉关系还不错,而大明在安南的控制区,事实上已经到会安,占城更是正在对大明竭尽所能展现忠诚,像何家为首的广东武将豪强,到南洋进行贸易,可以说没有任何危险。
然后走私进入大明。
如果接下来朝廷,或者说杨丰要恢复旧制,别说朝廷垄断海外贸易,就是恢复强制结汇,都很可能引发这些食髓知味的士绅反抗。
包括安南军团。
他们在安南本身就是偷偷摸摸搞走私,现在更是公然走私了。
所以靠着王弼的支持,另外靠着距离足够远,在安南暂时苟延残喘,如果这期间朝廷出现重大变化,导致这些地方无法接受,那么他就有希望了,相反如果这期间杨丰和闽粤士绅达成一致,那他也就没有希望了。所以关键得跑,只有逃离这里才有希望,否则就是等死了,虽然各地官员依然没有倒戈,虽然至今他们还有几万军队。
但是……
杨丰一来全他玛都得做叛徒。
说到底京城周围的直隶,包括浙江,甚至江西,这些年基本上都受惠于杨丰带来的技术进步。
儒生的确反杨丰。
可问题是这些地方也不光是儒生啊!
哪怕是那些士绅,也不是说就能为儒家赴汤蹈火的,他们真要有这硬骨头那才是奇迹呢!
当年跪蒙古人时候也很爽快的。
难道他们对杨丰的敌视比对异族还强?
他们跪朱元璋时候一样也很爽快。
难道杨丰比朱元璋还可恨?
说到底都是跟着摇旗呐喊的货色,利益上没有根本的矛盾,仅仅因为科举的改革,因为他不用儒生,那这些士绅真没有拼命的动力,他就算改革科举,那无非也就是转向新学。说到底他们学儒学,只是因为科举考儒学,如果科举不考儒学,那他们也会很快抛弃儒学。
这些都能对着蒙古人歌功颂德的家伙,适应性还是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