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
月儿跟着一个丫头出了屋,屋里一下冷了场,一位十七八岁的妙龄女子,上来给费真行礼。</P>
“久闻娘娘仙姿不凡,雍容华贵,今日一见,柔儿甚是感慨,娘娘不愧是母仪天下第一人,容貌无双,多一分则媚,少一分则俗,既有桃花之纯,又有牡丹之艳,人间词穷,无法表达其一。”小姑娘妙语连珠,眼睛里闪着光,料是仰慕费真之人。</P>
“你是?”费真问道。</P>
“她是老身小儿子的闺女王柔,平日喜欢读书,特别仰慕你,先前不知她去了何处?”袁氏接上话:“定是去梳妆打扮了。”</P>
“奶奶”,王柔撒着娇,羞红了脸,说:“小女仰慕贵妃娘娘的才情,莫要笑话我嘛?”</P>
“行,行,不笑话。”袁氏很是宠爱这个孙女,打趣道。</P>
“小女子不才,想向贵妃娘娘讨教。”王柔扭扭捏捏地拿出一张纸,给费真行礼后,说:“这是我的不才之作,望娘娘指点。”</P>
“哪里敢当?互相切磋还可,你不妨念来听听。”费真回答。</P>
“观牡丹:牡丹花醉翠竹松,霞染云蒸意蒙蒙。美人纤手捧娇面,此山过后再无峰。”王柔声情并茂地念完自己的习作,双眼期待地看着费真。</P>
“好极,好一个此山过后再无峰,哪里是无峰,而是春华易逝,容颜不再,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感叹,实在难得。”费真赞叹道:“不过本宫有一小小建议,你的第二句:霞染云蒸意蒙蒙,若把蒙蒙改成朦胧,意境相同,却增添了韵味,唱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P>
“其二,美人纤手捧娇面,不如纤纤玉手捧娇颜,意在境里,境在词中,含蓄委婉,岂不妙哉!”</P>
“果然,贵妃娘娘乃词之高士,小女子望尘莫及,今日难得相见,小女子斗胆,请贵妃娘娘留下笔墨,此生无憾也。”王柔得寸进尺,想讨得当代才女的一字半墨。</P>
(二)</P>
“行,拿纸墨来,我也以牡丹为题,赋诗一首。”费真本喜诗歌辞赋,见王柔写得漂亮,想起去年春,自己游丹景山,赏牡丹之行,妙句随口就来:</P>
雨后游丹景山</P>
开满丹景峰顶秀,</P>
谢在雨后香自流。</P>
品尽人间繁华梦,</P>
寂寞高处舒广袖。</P>
“贵妃娘娘不愧是才女,诗里无一句写牡丹,却是句句在写牡丹的高贵。”王柔连声赞叹,再拜道:“谢贵妃娘娘的妙笔丹青,小女子定会一生珍藏。”</P>
“王姑娘若是有心,有何佳作,不妨拿进宫让本宫观摩。”费真说道。</P>
“月儿去了这许久了,怎么还没出来?”费真与王柔周旋了大半个时辰,方才问道:“袁夫人,王尚宫的住处有多远?”</P>
“不远,不远,娘娘,我这就叫人去唤。”袁夫人说。</P>
“叫月儿快一点,本宫要回了,这丫头,老爱磨磨蹭蹭的。”费真虎着脸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