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三河如今不在城里住了,就偶尔晌午会回去做个饭,忙了就在单位食堂吃。</P>
翠花肚子大,往返县城不安全,就由三河同志从县城回家照顾她。</P>
年初五,陶家一家收拾东西,将陶家二老送到了县城的出租房里。</P>
当初为了找这个房子,可是没少费工夫。</P>
毕竟这年代住房紧张,若不是翟三河用了关系,还真不一定能租到。</P>
陶昌义夫妇也是初七上班,陶安初八开学,陶清则在开学前负责照顾二老。</P>
中午一家人在出租屋里吃了个团圆饭。</P>
“爷奶,爹娘,这儿也住不下,我们今晚回家住一晚,明天一大早再过来。”</P>
陶醉陶然领着小酒回了村儿,一想到又要分别,小酒很是不舍。</P>
“但愿我再次回来,能迎接我大外甥(男女都能这么叫)的降生。”</P>
翠花拍拍小酒光滑的秀发。</P>
“我这边倒是好说,就是你四姐那儿,可怎么办啊!”</P>
唐翠红的孩子比翠花的大三个月,翠花这儿姊妹多,还有干娘把持着,翠红可什么都没有。</P>
“之前我去四姐那儿,听四姐说,姐夫有安排,让我们不要担心。</P>
我也会时刻关注着她的情况,”</P>
翠花生孩子正好7、8月份,翠红的则在4、5月份。</P>
所以小酒运气好放暑假,还真能赶上翠花的孩子出生。</P>
“那我得空写信问问,对了,干娘给你四姐寄的孩子衣服她都收到了吗?”</P>
也不是翠花非要找小酒问,而是翠红那边联系很不方便,那孩子也是个懒得,回信并不及时。</P>
“放心吧大姐,四姐可不懒,就是手笨了些。</P>
她手里头有布料,家属院也有不少过来人,慢慢学着做了不少。</P>
我娘寄过去的她没少拿出来比划,我上次过去看她已经开始在破布上练习针脚了。”</P>
“是么,诶唷那可真是太好了,我生怕她一点不动弹,要是备的少,孩子用不及可怎么办才好!”</P>
他们两家都没什么亲戚,小酒小时候的衣裳这些年陆陆续续都作为各种补丁用了。</P>
毕竟过了这么些年,也不适合给新生儿用,所以不仅是翠红,翠花也都从头开始置办。</P>
幸亏小酒整了那么多的棉花和军用布料,要不然还得到处找布票。</P>
从五十年代熬过来,他们已经学会了低调与节约,谁不是穿着摞补丁的衣服长大的。</P>
即便是小酒,也不例外。</P>
小酒离开的时候,又给唐翠花准备了二百斤原粮,可直接磨成细粮。</P>
还有补气血的花生、红枣、干果等食物。</P>
初五晚上小酒也没生炉子,更没跑去跟哥哥们凑一个火炕,而是钻自己空间睡了一晚。</P>
初六他们也没开火,跟着在唐家吃了早饭。</P>
“那我们就走了,花姐你多注意身体,有什么事儿记得给我们写信。”</P>
饭后,陶醉陶然领着小酒原园翠菊翠香一路步行回县城,买过汽车票后,一行人又去拜别了自家长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