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又熬了一年多,还未熬到第一世时将军府的小嫡孙女出生的时间节点。</P>
便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独自一人凄惨地在床畔边死不瞑目。</P>
皇帝驾崩,与早些年便已薨逝的皇后合葬帝陵。</P>
太子尹昭登基为帝,年号和元,是为和元帝,象征大盛朝和平安宁与繁荣昌盛之意。</P>
第一条御旨,册封生母静妃为太后。</P>
并私底下应太后要求,将帝后合葬的陵寝彻底封闭。</P>
她不愿自己薨逝后还与自己时时刻刻想远离的先帝葬在一处。</P>
第二条御旨,册封砚将军府嫡次子砚辞为大盛朝和元年间唯一一个异姓王,是为和元王。</P>
以年号为王,与新帝同号,极尽殊荣。</P>
此御旨一出,轰动朝野。</P>
朝中大臣虽觉不妥,亦或是嫉妒之心达到顶峰,可无人敢去新帝面前谏言。</P>
毕竟新帝监国的这两年多,但凡他们谏言不是为国为民所考虑,都被毫不留情地收拾了事。</P>
新帝看上去虽然温文尔雅,嘴角时时刻刻都噙着一抹清浅的笑意,向来待人亦是宽厚有礼。</P>
可一旦有人敢作妖,一出手便是雷霆万钧,让人防不胜防,心生悔恨。</P>
第三条御旨,册封大皇子尹晟为将军王,率领三军。</P>
册封四皇子尹曦为安乐王,愿其余生平安喜乐,顺遂安康。</P>
册封早已嫁人多年的先皇后所出的安宁公主为安宁长公主。</P>
且三人公平公正,都给了临近京城极好的三处封地,并允其可于京城和封地随意居住。</P>
很明显,和元帝尹昭并不担心自己的弟兄们会不会造反。</P>
或者说,是不惧他们造反,他自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将他们轻轻松松按下去。</P>
毕竟自己监国这些年又不是真的只是在代先帝批阅奏折,处理朝政之事。</P>
他所发展的势力,在和元王砚辞的全力协助之下,可以说是早已遍布大盛朝各个角落。</P>
第四条御旨,整个大盛朝免赋税三年。</P>
此御旨一出,大盛朝上到朝臣,下到百姓,无不感激涕零。</P>
这两年砚辞和和元帝尹昭私底下商议之后,便自建了一队商队游走于北戎各处。</P>
砚辞借机通过小天道之手,及时投放了一些品质优良的高产良种。</P>
早几个月前开春时节便以京城为中心,开始逐渐向整个大盛朝各处推广。</P>
用不了几年,待大盛朝上下再无饿殍。</P>
和元帝尹昭便准备派兵彻底前往北戎,将其疆域并入大盛朝。</P>
整个大盛朝进入休养生息阶段,可私底下和元帝的政令并未停止下达并实施。</P>
和元帝利用这些年暗中组建的影卫,派其私底下清查朝中大臣点点滴滴的过往。</P>
随后利用收集来的情报把柄,开始在朝堂上清除蛀虫。</P>
因暗中又有和元王砚辞悄咪咪的相助,和元帝的朝堂越来越清正廉明,大多都是些为国为民殚精竭虑的正直之辈。</P>
至于余下的一小部分虽有私心但人品没有多大问题的臣子,也被和元帝安排得明明白白。</P>
他懂得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所以并未对其赶尽杀绝,没有必要。</P>
自古以来,忠臣有忠臣的用处,奸臣自然也有奸臣的用处,全看当权者能力如何。</P>
令砚辞没有想到的事,砚爹爹居然将砚将军府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财富捐出了一多半。</P>
原因也有些令人哭笑不得,他觉得和元帝一看便是明君,希望自己可以尽些绵薄之力,也许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太平盛世。</P>
和元帝得知是这样的原因,心中万分感动的同时也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变得越来越重了。</P>
“砚辞弟弟,你说若在砚伯伯有生之年看不到太平盛世,他是不是百年之后做鬼都会盯着我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