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伊药饵泰,得夺旅人忧。 ”</P>
李太白笑道:“传闻黄鹤楼上有许多诗词歌赋,这回前去,应当一饱眼福,我也要在上面留下一首诗词来。”</P>
“道士——你要不也写一首。”</P>
白玉蟾摇摇头:“随心而发,现在不想,也没有什么感触。”</P>
......</P>
临近黄鹤山时,李太白望着那高山,感慨道:</P>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P>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P>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P>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P>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P>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P>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P>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P>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P>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P>
白玉蟾闻言:“世无仙人。”</P>
李太白无语道:“你这道士,居然不信仙神。”</P>
“但是我相信道——”</P>
“道——”李太白不解:“你们言顺其自然。但是你们道教修长生,岂不是逆自然?”</P>
白玉蟾道:“我们修的是道,追求的也是道。生老病死,自然之规律。但是道存天地之间,却是长存不灭,亘古永恒。我们要成道,便是化身为道,自然可以长生不死,所以并不违背顺其自然。”</P>
“原来是这样。”</P>
......</P>
二人来到黄鹤楼时,只见那楼阁高耸入云,巧夺天工。八方飞檐鹤翼造型,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又有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P>
入楼是一高达三丈的藻井,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P>
黄鹤楼外观五层,内部实际有九层,隐含九五至尊之意。</P>
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P>
李太白、白玉蟾步入楼中之时,观赏其景。上二楼时,李太白惊叹道:“好诗——”</P>
却见一首诗歌乃是名家题字:</P>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P>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P>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P>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P>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P>
李太白问道:“道士这首诗如何?”</P>
白玉蟾点点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P>
李太白道:“确实不错——”</P>
李太白看着众多诗句,见有人在写诗题字。李太白也想题上一首,在白玉蟾面前露一手。忽然之间李太白看见一首诗,挂在正中间。</P>
李太白皱眉:“这诗,无可挑剔——好——实在是太好了。”</P>
白玉蟾看来:“这一首,你可比的过?”</P>
李太白:“这个,容我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