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终不似 少年游(2 / 2)

戴笠知道,委员长是因为门口路上的“大失所望”四个字而耿耿于怀,所以放弃了见李应一面的想法。</P>

但做为情报头子的戴笠却知道李应此举应该大有深意,否则无法解释他千里迢迢来到山城所为何事。</P>

打中统耳光的事,岂能瞒过战功彪炳的军统,只不过身为军统局长,只有他知道,与中统的争斗是给委员长看的。否则如何解决委员长人为制造的权利争端。</P>

中统始终被军统压着一头,是因为中统从上到下,都没有看明白事情的本质。</P>

将请柬轻轻地放到桌子上,对几个心腹手下轻声道:</P>

“查一查,李应来山城的真正目的,不要拿都知道的理由来糊弄我。”</P>

不愧是国党第一情报头子,看事情入木三分,虽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但他知道,他所看到的一幕绝不是事情的真相。</P>

反观中统,一个精瘦的中年人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犀利的眼神死死盯着眼前的科长。</P>

“这件事情你做对,此事不可声张,但我中统也不是软柿子,受此奇耻大辱岂能忍气吞声?一,严格保密,不可让姓戴的知道。二,以搜捕红党的罪名,搜捕李应,能活捉就活捉,不能活捉,就地枪决。”</P>

手下人领命而去,中统的处长大人默默地点燃一根烟,他比手下人看得更长远。对抢夺军统的权利更为热衷。</P>

所以,他猜测,李应来山城的目的并不简单,很有可能是军统阴谋,目的就是让委员长知道,中统不堪一击,从而达到掌控中统的目的。</P>

想到这,处座大人狠狠地熄灭了手中的烟,拿起电话拨了一串号码。</P>

“告诉王无敌,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正面拿下一个年轻人不容易,用阴招还用我们教吗?顺便给姓戴的一个教训。”</P>

说完,便挂掉了电话,心里暗暗得意,事成之后,双方互有把柄在手,看谁能奈何得了谁。</P>

他十分喜欢这种见招拆招的感觉,如果配上一把摇扇,诸葛在世也不过如此。</P>

此时的李应已经出了山城,回首看,一片青绿,烟雨茫茫,整个城市笼罩在灰白色的水汽中。</P>

如丹青妙笔,勾勒出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孙掌柜曾教过他一首词,里边有一句吟唱:</P>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P>

不知此诗写时是何情景,但是李应觉得此时此刻十分应景。唯一不同的是,写下这首词的苏轼处于人生低谷,却心有光明。</P>

而李应却有不同,他此时少年,尚在巅峰,却常有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之感。</P>

虽有少年之热血,亦有隐居青山之宿望。虽然喜欢苏轼的这首《定风波》感觉意境也十分契合。</P>

但此时此景,也许那首“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来得贴切,更让人惆怅。